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1篇
社会学   1篇
  202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建国以来,我国行政机关公文种类经历了五次大变化。根据2000年8月24日国务院发布的新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的规定,将原行政公文种类中的“指示”删除,增加“意见”这一新文种。相比之下,“意见”较“指示”更加符合公务活动的实际情况,不仅具有指示功能,而且适用范围也大于“指示”,这也标志着我国政治文明的进步。  相似文献   
2.
金海英 《老年人》2009,(10):36-37
1949年3月25日,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中共中央其他领导人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等,由中央警卫团护送,乘火车抵达北平。中国共产党机关进驻北平,标志着中国革命的全面胜利已经临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在即,开国大典定于10月1日举行。  相似文献   
3.
金海英  金玲 《民族学刊》2022,13(7):24-32, 140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民族工作的主线,是中国共产党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坚定不移牢固树立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核心、根本和灵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并不是一朝一 夕的事,是逐渐积累而形成的,是在未来还要继续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不断实践的。结合中国共产党党史,对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所做的相关理论探索和实践努力进行经验总结是十分必要且具重要现实意义。历史维度回答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发过程。理论维度回答了中华民族及其共同体意识的深刻内涵。实践维度回答了基层民族工作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