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6篇
综合类   7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论赣南采茶戏的审美特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赣南采茶戏已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名录,它以赣南民歌小调为基础,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声腔体系.这种戏曲形式衬词独特、唱腔妩媚多姿、表演身段风格独异,真实地反映了赣南民众的喜怒哀乐、理想追求和精神个性,是客家地区民俗文化发展的结晶,具有浓郁的审美文化特质.  相似文献   
2.
康白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早期重要的新诗人兼新诗理论家,但因种科历史原因影响,没引起足够重视。以《草地》集为代表,康自情的新诗作品具有推重真情、善于设色、增多诗趣、解放诗体、扩张诗力等审美特征,从而在"五四"新诗创作中独具个性。  相似文献   
3.
湖畔诗人以地域的同一性和以文学为基础的友谊决定了这个流派在乡土情怀和成长文学(诗歌)为旨趣的特点,并体现出尽情“歌笑与歌哭”的艺术追求,且流露出个性差异。  相似文献   
4.
如果可以把胡适发表于1919年10月的《谈新诗》说成新诗创作和批评的“金科玉律”的话,那么康白情的诗论也几乎可以奉为圭臬。只是它的价值因种种原因一直被湮没。本文拟对此作出初步探讨,以就正于方家。康白情,字洪章,四川安岳人。五四时期著名的诗人和评论家,1918年在北大求学时参加少年中国学会,同年与傅斯年、罗家伦、俞平伯等组织新潮社,并开始创作新诗,在《少年中国》、《新潮》等进步刊物上发表,并以《草儿》、《送客黄浦》、《答五妹玉璋》、《日观峰看浴  相似文献   
5.
留学生以外国散文特质冲击传统散文,引起的体式变革最为明显,但中西比较思维、贬低传统古文趋势、崇洋悦外心态、建立美的标准等方面,也是留学生对二十世纪中国散文所作的必然选择,其重大影响便是促使现代散文以个性取胜特征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魏禧是易堂九子领袖,清初著名散文家、诗人,他认为作家应重视人品、修养,要求积理炼识,讲究真气与个性,务求经世致用,这些文艺美学思想在中国文艺批评史中曾产生广泛影响。  相似文献   
7.
文化批判:二十年代乡土小说的一个视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批判是一种评判社会的手段。文化,广义理解就是“吾人生活所依靠之一切,……应在经济政治乃至一切无所不包”;狭义理解则“是指人们的精神生活领域”①。文化批判是指对某种文化所作的定性描述与评价,是在对历时文化形态(即某种程度上所指的传统文化)作深入了解之后,对其病瑞、缺失的审视。从内涵上看,它包括了政治、经济、风俗、精神风貌、情感状态等诸多方面的主观价值判定。作家特别是乡土作家运用文化批判武器考察分析社会──尤其是作为创作对象的乡村社会──的时候,他必然会追问构成此种社会形态的历史背景、现实社会状…  相似文献   
8.
杨枝远是清初江西瑞金诗人,坎坷的遭遇使他致力于诗歌创作,主张“穷而后工”、“达而益工”的诗学观,其诗格调高雅,婉约清丽。一生著述甚丰,有《狎鸥亭诗钞》等,其诗有浓郁的乡土风味。  相似文献   
9.
客家精神体现在多方面,对其个性特质的把握却显得困难,以文艺学为视点分层概括客家精神的主要内涵,较切近客家精神实质。  相似文献   
10.
闻一多不是唯美主义者钟俊昆闻一多先生是中国引以为骄傲的铁骨铮铮的学者。对他与西方唯美主义关系的研究一直困扰着学术界。或认为他是极端唯美主义者,或不置可否他说他带有唯美主义倾向,或否定他与唯美主义有联系,这三种意见长期以来聚讼纷纭,几乎不分轩轾地存在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