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全面深化改革是当代中国的必然选择。当前我国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如何激发全社会的力量继续推进改革尤为重要。因果链条上促进社会发展的因素错综复杂,改革的动力不可能是单一的,而应该是一个多层次的动力系统。从全面深化改革的内部根本和直接动力、理论对实践的指导动力、实践主体动力、上层建筑的拉动力四个层面对改革的动力体系进行系统分析,对于处理当下多方面的矛盾和问题,集中各方力量全面深化改革有着极大的时代价值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2.
德治和法治作为两种治国方式,有着悠久的传统。在如何把握和利用这两种方式治理国家方面,孔子作为伟大思想家有其独到的智慧闪光之处。孔子德治思想的智慧是什么?孔子法制思想的智慧是什么?我们应如何借鉴其思想构建适应现代国情的德法思想?文章就这些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通过运用马克思辨证唯物主义理论对思想在社会演变过程中的异化与回归分析,结合历史和现实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过的和正在发生的现象、事件的剖析,较为系统而全面的解读了在思想异化与回归的复杂过程以及思想异化与回归的原因。目的在于说明:在社会变革潮流中对思想及意识形态领域多元化影响之下我们如何结合自己的优秀思想文化传统运用正确的哲学理论分析、判断、选择应该予以吸收或予以抛弃的思想文化——无论是自我异化还是外来影响。从而实现对思想异化过程中积极成分的有效吸收和对消极成分的有效抵制并最终实现个人、社会和自然的健康、协调发展和进步。  相似文献   
4.
生态正义是生态文明的应有之义,体现了人类的活动在对自然资源的配置时,如何在自身的需求与自然的实际承载能力之间达成合理的平衡。文章结合马克思的生态思想以及当代西方生态马克思主义者提出的生态理论,阐述了十五大以来党在面对日益严峻的生态危机时对生态理论的创新,提出了生态正义在当代中国实现的三个方面保障条件。其中,生态正义的意识形态保障能够为其实现提供方向性的道德和观念指引,生态法律保障能够通过对任何破坏生态的行为予以惩罚而确立刚性的底线,生态制度是保护生态的专门制度和社会制度的综合体,从整体上确保着生态正义的实现。  相似文献   
5.
法治信仰在我国是一种全新的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信仰的培养也是一项全新的事业.从国家治理的视角看,应该使宪法和法律成为有效治理的最高权威,否则缺少法治的纬度,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就难以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信仰是国家治理效益最大化的内在需要,它能够间接作用于国家治理过程,从而减少治理阻力,激发治理活力,提升治理能力,凝聚治理力量.法治信仰不应该只成为个别人的信仰,应该成为我们国家和民族的信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