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3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阮世勤 《琼州学院学报》2012,19(1):63-64,62
玛丽·雪莱在《玛西尔达》借助于对女性个体经验的言说,直言了女性在父权社会主体性场域内外的个体经验的文化困境。  相似文献   
2.
英国古典哥特小说中包含了大量与女性监禁相关的叙述序列,对监禁的叙述构成了哥特式小说的基本叙述模式。监禁叙述,从权力的角度来看,表现的是父权社会世俗权力与宗教权力通过对女性身体的监禁来实现对女性的规训权力机制。同时,从阅读的角度来看,女性监禁叙述可以解读为女性个体死亡经验的体验,而对女性监禁叙述文本的阅读行为又是父权社会实现以规训女性为目的的示众效应的有效手段。通过这样权力机制以及相对应的体验解读和阅读机制的运作,英国古典哥特小说最终构建的是古典时期以父权文化为基础与对女性权力规训为特征的暴力美学。  相似文献   
3.
2010年上映的《爱丽丝梦游仙境》是好莱坞著名导演蒂姆.波顿的作品。与原著中天真充满奇幻的故事情节不同,影片中讲述了成年后的爱丽丝.金斯利重回仙境的奇遇。成年爱丽丝的身上更多地体现出作为女性个体的身份认同与男性权力为主导的父权社会文化的冲突。而与原著不同,影片表现更多的是成年后的爱丽丝如何通过在仙境中的冒险来破除她作为女性在父权社会文化下对于自身身份的迷茫,学会把握自身命运,认同自身价值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怪物与人类的冲突一直是欧美影坛科幻惊悚电影经久不衰的题材。根据怪物与人类社会环境的关系,电影中的怪物形象可以划分为两种类型。这两种类型的怪物形象都承载了相同的社会历史文化内涵与生态文化内涵,是人类中心主义指导下人类主体性活动的客体隐喻。电影中人与这两种类型的怪物形象的冲突也揭示了人类社会长期以来所具有的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理念以及浅层生态科技观。  相似文献   
5.
《阿凡达》是金球奖导演詹姆斯·卡梅隆的新作,导演采用当前最尖端的3D立体技术,在影片当中为观众构建了一个美丽和谐的潘多拉星球。虽然影片将背景设置在潘多拉星球,但影片本身所反映的却是人类社会目前发展所面临的挑战。通过一系列的冲突和碰撞,卡梅隆在《阿凡达》中不仅探讨了人类中心主义与生态整体主义的价值取向,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价值准则进行了思考,也揭示了对自然的崇敬和追寻生态自我的深层生态伦理学准则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