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篇
丛书文集   18篇
社会学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元代杂剧和散曲的兴盛,给元代文学带来新异的色彩,成为中国文学史上引人注目的现象;但诗歌和散文在元代,特别是在地处南方腹地的湖南并没有失去其“正宗”地位,它仍然是广大知识阶层表达思想情感、人生追求、审美趣味的主要文学形式。宋代的湖南诗文存在学者化的倾向,这种倾向与湖南发达的书院教育分不开。元代也同样如此。由于政府的提倡,湖南的书院教育在元代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之中,湖南产生了冯子振、欧阳玄、陈泰、李祁和胡天游等学者型的诗文作家,其盛况较之整个北、南宋有过之而无不及。一“一世之雄”冯…  相似文献   
2.
1956年的春天格外暖和。飞机在澄碧如镜的天空下平稳地飞行.舷窗外是金灿灿的阳光,脚下是雪白的云海。  相似文献   
3.
续卷三论金元明清四代诗派马伯庸、袁伯长才气开张,在杨、揭、范三家之上,而得名反次之,知人论世,以俟后之不随流俗俯仰者。注: 马祖常,字伯庸,天山人,元诗人,有《石田集》。袁桷,字伯常,宁波人,元学者,有《清容居士集》、《易春秋说》。  相似文献   
4.
陈书良 《船山学刊》2005,(3):139-141
一、霓裳中序第一 丙午岁,留长沙,登祝融,因得其祠神之曲,日黄帝盐、苏含香.又于乐工故书中得商调霓裳曲十八阕,皆虚谱无辞.按沈氏乐律"霓裳道调",此乃商调.乐天诗云"散序六阕",此特两阕,未知孰是?然音节闲雅,不类今曲.予不暇尽作,作中序一阕传于世.予方羁游,感此古音,不自知其辞之怨抑也.  相似文献   
5.
自“文革”初章士钊上书毛主席,力图劝说毛、刘和好,挽回“文化大革命”的形势的努力无效之后,章士钊知道国家的一场浩劫已不可避免,他再也不向毛主席提意见了。每日除了看“两报一刊”,看传单小报,收听广播,关心时局发展外,就是伏案修订《柳文指要》。他从小酷爱柳宗元的文章,一生钻研柳文,孜孜矻矻,像蜜蜂一样,  相似文献   
6.
明清之际著名学者王船山是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他博古通今,德操高迈,思虑超前:抱刘越石之孤愤,后踵乎前,希张横渠之正学,青出于蓝.特立独行,为世楷模.湖湘耆宿刘人熙,具有远见卓识,蒿目时艰,疾抒国难,决心阐扬国学,唤起国人,挽救民族危亡.  相似文献   
7.
朱张渡     
陈书良 《船山学刊》1994,(1):171-173
一 童年的我寓居岳麓山桃子湖,那时候湘江虽然已有轮船过渡,但湖南大学的师生都喜欢从牌楼口坐小木船摆渡。大人总是指着东岸渡口告诉我:这是朱张渡。 朱张渡,又叫灵官渡。座落在长沙上六铺街和中六铺街的相接处。南来的湘江在这里被桔子洲一剖为二,江水在洲头的撞击下变得更激昂,挟着寒风,吐着白沫,凌厉锐进,消磨着悠悠岁月的风雨晨昏。  相似文献   
8.
<正> 王船山《漱玉琴铭》,见于《马桥唐氏族谱》,共三十九字,全文如下:“大观,修隆庆,叶盛世之音不弭忘:寒泉冽,玉英扬,岭之璞帝台浆;涤凡心,渡沧桑,传奕世兮其昌。明行人王夫之勒”款后另有署年“康熙二年癸卯秋月”。按《唐谱》载唐凤仪有一张古琴。船山《翔云先生传》云:  相似文献   
9.
一楚辞和《诗经》是先秦文学的两大派别,而且在文学史上被认为是南北地域、不同民族所创造的各自的文化成就的代表。《诗经》是北方周秦艺术的代表,而楚辞是南方楚艺术的代表。因为北方的周秦艺术以儒家思想为主导,所以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诗经学的研究著作汗牛充栋,成为了一门显学。相形之下,楚辞的研究就大为不及了。虽然近年来随着地下楚文物  相似文献   
10.
陈书良 《船山学刊》2004,(4):115-120
绵延于南宋中后期的江湖诗派,是一个以刘克庄为领袖、以杭州书商陈起为声气联络、以当时的江湖游士为主体的庞大的诗人群体. 据考证,隶属江湖诗派的诗人有一百三十八人之多,是有宋一代参与人数最多的一个诗歌流派,就连声威显赫的江西诗派都难望其项背(张宏生<江湖诗派研究>).然而奇怪的是,一千年来没有哪一个宋代的诗派,像江湖诗派一样受到的差不多都是冷嘲热骂,几乎没有称许和赞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