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1篇
综合类   2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将黑格尔的绘画美学与中国传统绘画美学的形神论进行了比较研究。指出黑格尔的“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原则与中国传统绘画美学“以形写神”的观点相契合。在精神与形象的关系上,二者都既注重精神,又不忽视形象。并探讨了二者不同的思想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2.
冯友兰先生的方法论有三个层次,即修养方法("求觉解"、"敬与集义")、新理学方法("正的方法"、"负的方法")、哲学史研究方法("抽象继承法").其新理学方法主要是指求觉解的方法,或者说是使人得到最高的天地境界的方法,不包括<新原人> 中所说的使人常住于道德和天地境界的"敬与集义".冯先生方法论受到朱熹工夫论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3.
儒学在未来社会中的作用是一个历久而常新的话题。探索儒学在未来社会中的作用,要分层次和分学派。从形上超越、政治伦理、日用习俗三个层次和"理学"、"心学"两大派别结合起来,儒学在未来社会中在政治伦理与社会调控、日用习俗与公民教育等方面能起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作为中国传统绘画主要代表的山水画,其中的人物点缀是一种不容忽视的现象。它一方面体现了山水画家隐逸出世的自然人格,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文人画士的宇宙意识。  相似文献   
5.
本文论述了佛教宇宙本体论“缘起性空”的意义。指出:“缘起性空”否定了一切神格或理性的本体,把佛教推上重义理、倡内省的道路;使佛教与中国本上思想融为一体,从而使佛教在中国传统社会中扎根开花。  相似文献   
6.
荆浩绘画美学的开拓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荆浩绘画美学的开拓性陈代湘滋兴于魏晋南北朝的山水画,在中国这块特殊的土壤上,发展成了中国绘画的主流。明人周履清说中国画“山水居首”,这确是事实。然而,在五代荆洁之前,山水画尚居人物画之下,并非画之主于。真正把山水画推向中国画首位,并开北宋以下千年之绘...  相似文献   
7.
“湘学”是指在湖南地区产生和传承并对湖南地区发生了影响的以哲学为核心的学术思想。“湘学”与“湖湘学”以及“湖湘文化”有区别。湘学概念的范围上限应断自周敦颐,而其下限则应确定在清末民初,内容包括濂溪学、湖湘学、船山学以及近代湘学。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朱熹与张栻的三次会面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叙述,展现了二人之间的深厚友谊和学术交往状况,揭示了二人之间的学术渊源,并在此基础上,着力讨论了二人在思想发展过程中的相互影响,以力图加大人们对二人关系的认知深度.  相似文献   
9.
读《中国古代的人学与美学》陈代湘有人说,中国古代的美学实际上只是一种“潜美学”,即虽有精妙之论,但却缺乏高度抽象的、研究美的本质或最一般规律的“哲学式”理论体系。这是用西方人的眼光来套中国美学。成复旺先生的近著《中国古代的人学与美学》(以下简称《人学...  相似文献   
10.
湖湘学派与江西学派在学派渊源和学术思想上有密切联系和较为复杂的关系。他们的学术观点在一些基本问题上是相通互融的,如道不离物,心为天地万物之主宰,性无善恶。在修养工夫方面,湖湘学派的“察识此心而后操存”与心学派“先立乎其大者”,都属于同一种致思方向。但二者又有差别,湖湘学派既有心学的倾向,又注重理的外在客观性,在重视体认本心的同时,也强调向外的格物穷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