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13篇
社会学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本文从考察义乌方言入手 ,讨论现代汉语“V·de”结构及“de”的性质。现代汉语“V·de”结构与义乌方言的类似结构有着非常规整的对应关系。现代汉语里的“de” ,不管书面语作“得”还是“的” ,语音形式只有一个 ;在义乌方言里一个“de”却对应着两个不同的读音 :[tai]或 [ ]。两个读音泾渭分明 ,从不相杂。义乌方言的这一语言现象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它将引导我们分析各家的观点 ,并作出具有说服力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在公共关系学中,一般把开展公关活动的社会组织分为两大类。一类为赢利性的社会组织,主要指从事生产或经营类的企业或商业服务业组织;一类为非赢利性的社会组织,如政府、军队、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等。高校作为事业单位一直被列为非赢利性的社会组织,因此,在公共关系的教科书中,高校公关特征就是指非营利性组织的公关特征(见安徽人民出版社《公共关系学》)。其实,这是一种不正确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新时期官场小说以其独特的时代性和深刻性受到媒体和读者的青睐,它在叙事话语、叙事结构、叙事视角和叙事伦理几个方面的叙事艺术上既有对传统的继承也有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4.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兴起的官场小说已经成为目前文学创作中的独特现象,它对急剧转型社会中政治领域的基本状况和政治伦理变迁作了生动真实的反映,并且对当代政治权力建构的正当性和权力基础的合法性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给政治伦理的现代性重建提供了有益的参考,也以其独特的时代性和深刻性受到媒体和读者的青睐,但其反映社会生活的纵深度仍不够,不少作品失之简单化、表面化,作家创作观念滞后,艺术表现手法单一,人文主义匮乏,创作模式化。为此,本文结合转型期官场小说的特点,分析了当前官场小说的存在问题及其兴盛原因。  相似文献   
5.
《大戴礼记》素有十四经之称,由于流传既久、版本漶漫,鲁鱼亥豕之病往往而是,几至不堪卒读。戴震广收刊本,悉心校对,其功实巨;孔广森注本后出,用力也多。两本行世而经义大明,故而颇受后人重视。《丛书集成》收入两书,又为之句读,更是方便读者。但是,由于两书的句读者未通声气,仓促之间,难免有些失误不周之处。今试疏理数则,祈与研习者共商。  相似文献   
6.
王跃文系列官场小说以对官场道德沦落的尖锐批判、对官场人物心态的细微刻画、对官场文化价值的深刻剖析,使作品具备独特深厚的意蕴和鲜明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1 1924年,英美新批评派之父 I.A瑞恰兹在他的《文学批评原理》中,提出了一个著名的观点:语言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用法,即科学的用法和情感的用法: 一个陈述的目的可以是它所引起的指称,不管是正确的指称还是错误的指称,这是语言的科学用法。但一个陈述的目的也可以是用它所指称的东西产生一种感情或态度。这就是语言的情感用法。这两者的区别只要弄清楚就很简单。  相似文献   
8.
辨《孟子》“不得于言”句——兼释得、中、当、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孟子、公孙丑上》有个悬案:告子曰:“不得于言,勿求于心;不得于心,勿求于气。”不得于心,勿求于气,可;不得于言,勿求于心,不可。杨伯峻先生《孟子译注》说:“不得于言——不得乃不能得胜之意。这几句都是讲养勇之事。故以胜负言。旧注皆未得其意。”杨先生批评“旧注皆未得其意”,十分精辟,但把“得”看成是“得胜之意”,恐不尽然。仔细体察上下文的脉络,固然述及“养勇之事”,不过,北宫黝  相似文献   
9.
古老的汉字积淀着深厚的汉文化底蕴,几经蜕变的神话同样折射出一个民族的心路历程。本文以女娲神话的演变为经,以汉字承载的古义为纬,经纬互证,共相发明,并对中国古代妇女文化史的一些问题作出新的阐释。  相似文献   
10.
秦火以降,礼学式微。《大戴礼记》未能测于《十三经》之林,泯没尤甚。有清一代,朴学大盛,学者辈出,是书得以拂尘而出。今潜心其间,偶有所得,稍陈于左,以望求正于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