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4篇
  2005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9 毫秒
1
1.
史学界对宦官政治已作了较深入广泛的讨论,但往往孤立地就东汉、唐、明几个重要的朝代加以论述,而对宦官势力形成与发展的秦、西汉时代却较少提及,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旧唐书·宦者传》:“宦官之兴,肇于秦汉、”对秦、西汉宦官势力形成,发展的研究,不但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东汉宦官专权的内容与实质,也可以使我们在研究中国封建政治史时获得一些启发。  相似文献   
2.
试论北魏前期尚书制度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尚书制度,从两汉到隋唐,经历了长达六、七百年的形成发展过程。众所周知,在封建专制制度下,皇权和相权始终存在着矛盾。在秦统一以后的两千多年中,这一矛盾不断地发展和变化着。从总的趋势看,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而尚书制度的发展变化,正是这一矛盾发展变化的必然结果,正是以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为前提的。例如:汉武帝有感于西汉前期相权太重,排斥丞相,任用亲信,让秦朝和西汉前期仅仅为皇帝掌管文书的尚书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光武帝有感于西汉末年权臣擅政,又“矫枉过直,政不任下,虽置三公,事归台阁”(《后汉书·仲长统传》);魏晋以后的君主们有感于尚书省权力过重,改而重用中书、门下二省,以分其权,尚书失去出令纳奏之任,仅为行政事务的执行机构。总之,尚书制度的发展变化,从根本上说,是由加强皇权造成的。  相似文献   
3.
程朱理学在明清立为正宗官学,却从此走向衰落.明代七部<大全>几乎全是抄录元人著作,无学术价值.而其考试之法以八股文取士更使理学毫无生气.明朝前期理学家为学重点乃在道德上,学术上无甚建树,袭前人之糟粕,不敢稍越藩篱.衰微之因,乃明英宗以后社会危机重重,加之商品经济发展所致.  相似文献   
4.
对西汉前期地方王国的重新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楚汉之争中,刘邦为团结各派力量,联合对付项羽,便大封异姓诸侯王。西汉建立后,刘邦逐步消灭了异姓诸侯王,又在全国大封同姓诸侯王。于是,西汉出现了“郡国并行”的特殊制度。关于刘邦的分封,论者多以贬斥为主。认为这一制度是历史的倒退;王国是与中央分庭抗礼的割据势力,不利于中央集权;是西汉前期的社会问题等等。  相似文献   
5.
关于蜀汉政权,史学界似乎形成一种公论,即值得称道的只是诸葛亮治蜀。至于诸葛亮死后的蜀汉,则往往轻描淡写,并给予了不太公正的评价。 这是值得商榷的。诸葛亮死于公元234年,此前的蜀汉仅存十三年(从刘备称帝算起),此后的蜀汉却达三十年之久。试想;如果诸葛亮死后的蜀汉继承者皆是无所作为的平庸之辈,政权要维持三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