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8篇
综合类   2篇
  2014年   4篇
  2011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19世纪末,德意志帝国率先以国家立法的形式,建立了较完备的工人社会保障制度,奠定了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雏形,这是德国当时的政治经济形势和历史传统影响的结果。这一制度的建立,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符合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语言传递文化,自身就是一种模因。语言学界尚无从模因论角度对中英法律语言进行过任何深入探讨。基于法律语料,从词汇学、句法学角度对中英法律语言模因进行研究,细致分析法律文本及法庭用语的模因模式、特点及规律,有力促进法律语言的发展与习得。  相似文献   
3.
4.
法庭话语包含机构话语、权势话语、策略话语和社会话语.庭审的特殊语境、言语角色、认知心理及文化背景决定了其话语的顺应性.对中西方法庭话语的顺应策略进行研究,可以丰富法律语言,促进庭审全面审查、认定案件事实并正确适用法律.  相似文献   
5.
陈剑敏 《社会科学家》2004,3(2):149-151
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要正确认识和对待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首先,社会主义的前途是光明的;其次,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是曲折的;最后,解决好社会主义面临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6.
经济全球化不仅对世界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而且也影响到了国际政治领域。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发展,使经济因素对世界政治的影响日益扩大,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更加复杂;第二,经济全球化对民族国家的主权构成新的威胁,为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推行提供了借口;第三,经济全球化极大地影响着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梁士诒审时度势,权衡利弊,拟定"以工代兵"策略,输出华工赴欧帮助协约国作战。从1916年起,中国先后输往欧洲战场14万余华工,为协约国的胜利作出了贡献。此举为中国赢得了参加巴黎和会的机会,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也对中外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梁士诒是发起华工赴欧参战的第一人,他的举动体现了同时代人少有的远见和胆识,有利于实现中国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8.
9.
陈剑敏 《河北学刊》2002,22(6):130-134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 ,由于近代历史遗留问题 ,中国势必要卷入这场战火。但当时大多数人都反对加入任何一方 ,袁世凯也随即宣布“中立”。惟有袁世凯的得力干将 ,人称“梁二总统”的梁士诒力主中国加入协约国一方 ,并为此做了种种努力 ,显示了其独到的见识。梁士诒的所作所为虽然与大多数国人的意愿不合 ,但却符合国家的长远利益。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史学在中国由小到大,经历了一个曲折发展的过程。新时期,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迎来发展的春天,但也面临一系列的问题。坚持以唯物史观为指导的治学宗旨,处理好历史研究与现实关怀的关系,提高史学工作者的社会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既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走出低潮的可行方法,也是其作为主流史学坚持正确导向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