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4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11篇
社会学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30年改革开放历史进程中的最主要历史性贡献:一是确立了邓小平理论在全党全国的指导地位;二是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与中国新的实际的结合;三是推进了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四是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事业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相似文献   
2.
基于伙伴教育的学长制,是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学有专长的学生的示范作用,使高年级学生和低年级学生、毕业生和在校生教学相长。文章以齐齐哈尔工程学院为例,阐述近年来对学长制的实践性研究。  相似文献   
3.
4.
曾宪林研究员主编的《国民革命事典》(湖北辞书出版社出版)与史学界同行和广大读者见面了。它为推动国民革命史研究提供了一部溶知识性、学术性、科学性、可读性于一体的大型的多功能的工具书。首先值得介绍的是《国民革命事典》一书的结构布局和指导思想。全书除序言、前言外,共分14个部类,即政党、政权、军事、经济、思想、文化、工人运动、农民运动、青年和妇女运动、对外关系(二个部分)、典章制度、人物、史迹等。合共1400多个条目,共122万字。其内容既有国民革命史基础知识的普及,也有对这段历史重大事件、重要问题的深层次研…  相似文献   
5.
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初期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中共中央领导集体形成了对我国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若干构思和设想。这些思想主要是关于中国工业化的道路和目标模式问题 ,工业化与社会进步的关系问题 ,以及工业布局、工业与其他行业的关系等问题。最终 ,于 1 956年形成了关于中国工业化的理论 ,这个理论的基本内容是 :以农业为基础 ,以工业为主导 ;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前提下 ,注重发展农业和轻工业 ,发展工业要和发展农业并举 ;要合理地布局我国工业 ;工业现代化必须学习外国的好经验 ,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础上争取外援  相似文献   
6.
灵知主义是一个古老的宗教运动,它产生于人们感到异在于这个世界并寻求摆脱这个世界进入新世界的努力之中。它和基督教信仰的不同可以归结为“信”和“知”的差异。这个古老的精神运动经过古代的强盛和中世纪的衰弱之后在近现代复兴,进入了现代精神,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现代世界,包括我们国家。在问题重重的现代性面前,中国和西方都需要找到一个更广阔的视野对现代性进行分析和批判。  相似文献   
7.
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防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信用社如何搞好农户贷款营销,有效增强信贷资金投入和防范化解贷款风险,切实解决贷款难和难贷款的问题,这是当前摆在一些农信社经营者面前的一个热点和难点问题,这也是农信社深化改革,实行产业化经营的必然要求。本文拟就新形势下农信社如何防范贷款风险的问题谈点粗浅之见。一、正确认识贷款误区树立贷款风险意识当前,信贷资产质量不佳,逾期、呆帐、呆滞贷款问题突出,是困扰农信社正常经营和业务发展的一大难题,它不仅直接造成农信社经营性亏损,同时也削弱了农信社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能力。究其原因,表现在农…  相似文献   
8.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政局动荡,战乱连绵,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均不能照旧生活下去;民族资本主义的勃兴使中国工人阶级队伍迅速壮大,并且在五四爱国运动中一跃登上了政治舞台;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使新文化运动发生了质变。故此,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十月革命,不仅改变了世界历史的方向,划分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时代,也为中国革命转变提供了政治时机,奠定了阶级基础和准备了思想条件。  相似文献   
9.
在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前夕,围绕着怎样写好《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和如何评价文化大革命和毛泽东等重大问题,邓小平就社会主义时期党史研究发表了许多精辟见解,从方法论和认识论的角度来看,这些论述对史学研究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0.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史迪威作为中缅印战区美国陆军司令官和中国战区蒋介石总司令的参谋长,来华工作两年半时间。此间,史迪威与蒋介石发生三次矛盾冲突,三次冲突的直接原因皆与军队指挥、控制权和租借物资统制权相关,深刻原因则是中美两国政府战时利益之分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