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不服劳动仲裁提起诉讼的比例如此之高,说明劳动仲裁的分流功能不仅没有实现,反而拉长了争议处理的战线。诉讼对仲裁裁决的尊重,在本质上应体现为在诉讼中对仲裁裁决进行审查,对合法裁决依法予以维护。诉讼不审查仲裁裁决,表面上看是对仲裁的尊重,实际上是对仲裁的回避。其结果损害的不仅仅是仲裁,而且包括诉讼自己。  相似文献   
2.
法治追求正义与权利保护,要求对行政权予以严格的立法与司法控制;而社会现实有强烈的效率需求,希望行政权积极广泛地发生作用.无法律行政,作为这一对矛盾的产物,在各国普遍存在.我国由于行政法制建设起步较晚,无法律行政现象更为突出.要实现法治国家的目标,就必须对无法律行政实施法律控制.文章对无法律行政的内涵、特征、类型进行了概括,并对无法律行政的法律规制问题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美国罚款制度极具特色和代表性。在设置上,美国罚款主要由立法创制,采用弹性限额,实行按日计罚。在实施上,美国罚款以民事诉讼为主导方式,以和解作为争端解决的重要机制,以执法经费与私人奖励作为款项用途。美国法的上述设计与探索,对于消解我国当下罚款治理中的罚款设置优化、执罚权分配、争端处理、款项用途安排等问题,具有一定的参考与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4.
科学发展观与法治精神在以人为本、维护人性尊严等方面存在着内在的契合。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为我们改造传统法律文化,将法治精神本土化,提供了历史机遇。中国拥有悠久的法制史,但始终未能从内部孕育出法治的精神,是值得深思的。追溯这种现象背后的根源,并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进行一个系统的法治再造工程,是目前我国法治建设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5.
我国民事诉讼法对合同纠纷和不动产纠纷分别确定了不同的管辖方式,单从字面上理解,不动产合同纠纷似应专属管辖。但这种理解不仅与各国相关经验大异其趣,而且也没有得到实践的认可。司法实践尝试从合同类型划分着手,对不动产合同纠纷的管辖进行区别对待,但收效甚微。诉讼请求权的性质是确立管辖方式的客观基础,应以此为出发点,将不动产合同纠纷分解为不动产物权纠纷和不动产债权纠纷,前者适用专属管辖,后者则纳入合同管辖的范围。在解释论上,宜对《民事诉讼法》第34条中的"因不动产纠纷提起的诉讼"进行"目的性限缩"式的漏洞补充,即限定为因不动产物权纠纷提起的诉讼。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