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大家知道,句末语气词连用有加强语气的作用。它能把说话人的种种复杂神情表现得细致而周密,即使是书面语言,读起来倍感生动而亲切,真使人有如闻其声,如见其面的感觉。 在先秦文献中,句末语气词连用的现象是比较普遍地存在着的,如《诗经》、《论语》、《孟子》、《荀子》、《左传》、《战国策》等书中,都有为数不少的句末语气词连用。这种语言现象,汉代继续保持着,如《史记》、《汉书》中,也有不少语气词连用之例,  相似文献   
2.
古代汉语的副词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词类,有许多问题,都有待进一步研究讨论。本文拟就古汉语副词的某些问题作一些探讨,以就教于大家。 一 古代汉语副词的虚实问题。 早期的汉语语法著作,如马建忠的《马氏文通》就把副词(他称为“状字”)归入实词。后来一般的古汉语语法著作都把副词归入虚词。但是,又有的称为“半实半虚的词”,因为它“有一定的词汇意义,能独立用作句中的次要成份,这是它近似实词的一方面;但是,它不能单独地表示一种实物、一种实情或一种实事,同时又不能用作句子的主要成份:主语、谓语,也不能用作宾语、定语,这是它同其他各类虚词相近的一方  相似文献   
3.
关于古汉语假设复句,目前语法学者还存在着不同的看法。有的认为假设句是隶属于条件句的,因为假设也是一种条件,是虚拟的条件,所以将假设句归入条件句。有的则认为二者略有区别,所以仍然将假设句与条件句分开,二者并列。而古汉语的条件句却不易识别,因为在古汉语中没有条件句独自专用的关联词语,缺乏鲜明的标志,因  相似文献   
4.
“了”,在现代汉语中用在动词、形容词的后边作语助词,表示行为过程已经完成,有时是时态助词,有时是语气词。如:“天亮了”,“他走了”,“他到了好久了”。有时它只表示一种肯定的语气,如:“天快下雨了”,“他马上就来了。”有时它表示祈使的语气,如:“你可以走了”,“你就别操心了”。有时它又表示感叹的语气:如:“糟了!”“太棒了!”“好极了!” “了”字在古代汉语中也有作语助词的。现代汉语的语助词“了”,也是从古代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