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3篇
劳动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13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1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1996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 毫秒
1.
1942年,新四军军部转移到淮南盱眙地区的黄花塘。是年,根据中共中央统一安排,军部进行了整风运动。时任新四军代理政委的饶漱石,借整风之机私下以军部名义打电报到延安,罗列出陈毅反对党中央、毛泽东的十大错误,史称“黄花塘事件”。二人由此产生矛盾。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通过对我国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存在问题的分析,试图从养老观念、政府政策、人才建设等方面提供建议,以期有助于我国农村养老服务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3.
围绕正义问题,纯粹程序社会正义与实质社会正义的争论一直没有结束。从博弈规则的社会正义的制度维度来追问何为社会正义和如何维系社会正义,如果博弈规则是自我实施的,那么在一种动态的博弈过程中考察社会正义就能很好地把实质社会正义与程序社会正义勾连起来。因为博弈规则是制度演进和人为制度创新相结合的产物,博弈规则的形成过程也是运用人的实践理性能力来发现康德式道德“绝对命令”的过程。从而,每个人参与制定博弈规则的过程就是追求社会正义和实现社会正义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集体行动中合作何以可能——从博弈论的视角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集体行动合作均衡的诉求构成人类永恒的政治主题之一,视角和观点的不同,带来分析结构论证和解释的差异。本文立足于博弈论的分析框架,来理解集体行动合作的难题,寻求合作博弈的均衡结果。从博弈论发展历程的几个阶段,探讨了熟人世界和陌生人世界的合作何以可能的问题,熟人社会清晰可辨的博弈历史形成的声誉机制有利于合作产生;在陌生人世界里,从行为纯正而非动机纯正作为出发点,以生存博弈为前提,道德博弈为生存博弈提供博弈框架,共同遵守内在博弈规则,内在博弈规则的演进和三方博弈的利益兼容机制,也可能达成合作。  相似文献   
5.
<正> 1.看上去过剩的批发商——批发商无用论的背景 关于批发商业曾经有过‘批发商无用论’。更正确地说,就是说批发商在日本的流通机构中超过了必要的程度。因此,它的数目必须减少。持有这种意见的不仅仅有日本人,外国学者研究日本的,也有不少这种意见。 可是,这种意见出来之后,已经有20年,到现在事实发展并不如此。日本有160多  相似文献   
6.
“国家引导的经济发展模式”是中国在迈向现代国家进程中表现出的显著特征,国家推动的发展战略以其“后发优势”引世界所瞩目。但是转型社会引发的复杂社会问题也在检视和挑战国家权威,国家自主性的合法性基础不仅体现在经济绩效上,而且更要体现在民众对国家的深度心理认同之上。国家自主性如何维系、如何克服自主性自身的悖论、如何吸纳市场经济和社会自治的改革需求成为探讨中国发展道路必须要解决的时代难题。  相似文献   
7.
8.
疲劳抗力指标受试样的微观组织结构、加工方法、实验条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大多数设计手册中提供的疲劳强度指标,材质不明,数据单一,增大了设计过程的盲目性。提高手册中疲劳抗力指标的可靠度,是提高机械设计结果准确性的前提。  相似文献   
9.
陈毅 《太平洋学报》2010,18(3):9-16
民主是什么,众说纷纭,难以界定;但民主不是什么,却是可以澄明的。中国式民主长期以来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有反对中国走民主化道路的,有认为中国民主模式已经成熟的,也有比较客观地认为中国的民主化仍在路上,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的。作为后发展中国家,中国的民主化道路复杂尤甚。国家主导的有序化民主必然要求党内民主的改革和深入,这已成为推进中国民主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0.
陈毅 《可乐》2010,(1):52-53
现在该我发言了!我是政治局委员,我还是外办主任、外交部长,我又是个副总理。我这个外交部长,有很多副部长、部长助理;外办还有几个副主任。我是个头头,是外事系统的头头。没有罢官之前,我要掌握这个领导权。我说头可断,血可流,我这个领导权不可放弃。过去你们贴了我那么多的大字报,现在该我发言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