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2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3篇
  202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 毫秒
1
1.
2.
陈滔娜 《理论界》2012,(8):165-168
大学生的成长与价值实现离不开知识的支撑。纽曼认为,知识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学生应具备整体知识的理念,并经由知识的学习过程来发展自己的理性与思维。在整体的知识体系中,学生能够自由地进行多路径的联系和广泛的交流,通过知识之间不断的联系与交流实现知识的积累、转化与再创造。知识的整体观与知识的自由联系是创造的前提,整体——联系——创造,是大学生创造力培养的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3.
《校邠庐抗议》的作者冯桂芬(1809-1874),字林一,号景亭,晚号邓尉山人,江苏吴县人,中国近代改良思想家,教育家。冯桂芬一生力主变科举,采西学,实行新式教育,其教育改革思想集中反映在他的著作《校邠庐抗议》中,此书被誉为是一本“关系民生国命,而旁及西人格致之学”①的书。本文将就其中的人才观的更新、教学内容的改革、考试制度的改革三个方面展开讨论。一、人才观的更新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才,冯桂芬首先提出了新的人才观。采西学,采用哪些内容,其决定因素是教育培养怎样素质的人才。冯桂芬提出人才的核心是对社会有用,教育应造就对社会有…  相似文献   
4.
试论课程整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程整合是指对课程内容进行有机的选择与编制。著名课程理论家泰勒认为“整合性是指课经验的横向关系。这些经验应该有助于学生逐渐获得一种统一的观点 ,并把自己的行为与所学习的课程要素统一起来。”如何进行有效的课程整合呢 ?有关课程整合的观点可谓众说纷纭 ,不同角度不同层次都有不同的见解。本文着重讨论基础教育的中小学课程整合问题。针对中小学的教育特点和文化变迁的特质 ,本文认为课程内容整合首先需要认清现状 ,充分把握学科横向组织和纵向组织的统一、基础知识与创造思维知识相结合、陈述知识与问题知识相统一、学科逻辑顺序…  相似文献   
5.
五四运动以后,许多有识之士都曾对普及教育问题作过理论上和实践上的探讨,陶行知是其中最突出的一位,他是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其思想博大精深。本文试图对他的普及教育思想和实践活动进行剖析,期望能对今天的教育实践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6.
高校辅导员身处与学生交流互动第一线,其能否具有并发挥道德影响力关系到大学生群体思想品德的养成。高校辅导员的道德影响力具体包括道德感召力、道德感染力和道德号召力。提升高校辅导员道德影响力对于优化高校道德教育、驱动师生道德共同成长、推动创建高校德育环境具有重要意义。高校辅导员提升道德影响力,需要立足自身,在德行成长中提升道德能力;立足学生,在道德实践中提升综合素质;立足师生,在反思实践中提升道德影响力。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