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3篇
丛书文集   6篇
综合类   2篇
社会学   1篇
  202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加拿大历史上的印第安人寄宿制教育政策是一项强制同化弱势族群的政策,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印第安人文化教育的发展,但给印第安人带来更多的是文化灾难和心灵的创伤。印第安人寄宿制教育是加拿大政府强制同化政策的产物,与我国民族地区寄宿制教育不可"同国而语",但研究印第安人寄宿制教育政策实施过程中的一些经验教训,将会给我们带来一些有益的启示。本文将通过对加拿大印第安人寄宿制教育政策的理念、政策实施过程以及政策的利弊进行论述,提出我国民族地区寄宿制教育应当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多元文化教育政策在我国台湾已经实施了近20年,在原住民教育、移民教育、两性平等教育、母语教育和课程改革等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同时也存在课程设计不够合理、师资培育不足、公众多元文化意识淡薄、多元文化教育易被台独分子用于削弱中华民族认同感等隐忧。台湾的多元文化教育的某些经验值得借鉴,如扩大多元文化教育的主题、加强弱势族群的母语教育、加大课程改革力度、提高教师的多元文化素养等,其中,如何保持多元教育与一体化教育的某种均衡以增强各族群的中华民族认同感,特别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3.
论广西与东盟诸国合作模式的转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广西近些年来与东盟各国合作关系的考察,反思在合作观念和合作实践方面存在的偏差和问题,认为梯度差异和互补性只是广西与东盟合作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经济合作只是广西与东盟合作的一个重要方面,还应该包括政治、社会、安全、体育、卫生等方面的合作;政企合作也只是广西与东盟合作的模式之一,还包括政府与政府、市场主体与市场主体、非营利组织与非营利组织等之间的合作.  相似文献   
4.
从《评皇券牒》看瑶族的矛盾性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瑶族既是一个顽强的少数民族,同时又是一个弱小的少数民族。说她顽强,是因为在恶劣的自然环境和封建统治者的一次次征讨、围剿之下并没有沉沦、衰弱下去,而是在不断的抵抗、迁徙甚至漂洋过海中得到了生存和繁衍;说她弱小,是因为瑶族社会的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不少瑶族群体特别是过山瑶直到解放前还过着刀耕火种的游耕生活,长期处于食不裹腹的饥馑状态。这种局面是怎样形成的呢?在以往的关于瑶族问题研究的论文中,人们往往注意到的是瑶族社会落后的外因,如自然环境的险恶,大汉族的残酷统治等。而对它的内因,则往往注意得…  相似文献   
5.
少数民族文化需求回应机制与文化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高对公民需要的回应性是社会有效治理的基本要求,我国少数民族的文化需求正随着GDP的增长而增长,但我国现有的文化需求回应机制还有诸多不完善的地方,不能有效满足其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必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优化文化政策回应机制,探索一种新的文化治理模式,最大限度地满足少数民族同胞的精神文化需要.  相似文献   
6.
《老子》简约五千言,语义多变而精深,为后世研究者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其中的“无为而治”思想影响久远,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它给我们的启示就是,政府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要顺“道”而为、“致虚守静”、力免“扰民”。  相似文献   
7.
为了比较完整地界定“德治”,必须从制度、伦理、经济、权力、文化等多种角度对“德治”这种现象作出解释 ,这样才能比较全面地认识“现代德治”的内涵 ,把握现代德治与传统德治的区别和联系 ,处理好德治和法治的关系 ,建设一个道德昌明、法制健全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相似文献   
8.
对近二十年来瑶学界在<评皇券牒>的研究中争论和探讨的主要问题作了比较全面的综述.  相似文献   
9.
文化政策的功能源自于文化的功能,然而文化的功能不等于文化政策的功能,准确的少数民族文化政策功能定位可以有效地发挥少数民族文化的正功能,避免其负功能.在全球化时代复杂的国内国际环境下,应当把促进对民族国家的认同作为少数民族文化政策的首要功能和最高目标,并把其作为衡量少数民族文化政策成功与否的标准.  相似文献   
10.
从《评皇券牒》看瑶族先民的价值观念体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瑶族历史文献《评皇券牒》反映出瑶族先民的价值观念体系具有以下基本特点以十二姓瑶人的整体利益为价值评价标准,以盘王子孙的生存和繁衍为基本的价值目标,以山场共享为价值取向,以原始或封建的道德为基本的行为准则,以刀耕火种、定期迁徙为价值实现途径。要实现瑶族价值观念体系的现代转型,应首先从经济领域开始,改变其经济生活方式;并为各种价值观念的碰撞和冲突创造条件和机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