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8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建国三十五年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各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农业人口从农业上分离转移,就是其中突出的变化之一。随着分工分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从农业上分离出去,这是一个必然的历史性进步。首先,农业人口的分离是农村商品经济的必然结果。社会发展到一定的历史阶段,随着商品经济蓬勃发展,“就意味着愈来愈多  相似文献   
2.
赵紫阳总理在视察上海时,对郊县农业提出了建立“贸、工、农”型生产结构的要求。 如何理解“贸、工、农”型生产结构的涵义?如何理解“贸、工、农”型结构的客观必然性?如何理解“贸、工、农”型结构的意义和作用?如何促进“贸工农”型结构的形成和发展等等,都是摆在上海外经和农经工作者面前的新课题。本文试图对上述问题,谈一些粗浅的看法,以求促进上海农村“贸、工、农”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村在改革的推动下,农村经济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1987年与1978年相比,粮食产量从3亿吨增加到4亿吨,增长32.8%;农业总产值(按不变价计算)从1801亿元增加到3185亿元,增长76.8%,农村社会总产值从2037亿元增加到194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2.3倍;农村非农业产值达4755亿元,第一次超过了农业产值;农民人均收入从134元增加到463元,增长2.5倍,基本上解决了十亿人民的温饱问题。由此可见,这些年农村形势从总体上说是好的。  相似文献   
4.
1979年底,邓小平同志在会见外宾时提出:“中国本世纪的目标是实现小康”。后来进一步明确:“所谓小康,就是到本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人均达到800美元”。党中央把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战略设想,确定为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奋斗目标,即从1980-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人民温饱问题;从1990—2000年,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使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到下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人民生活水平可望达到比较富裕的程度。党中央关于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已深入人心,成…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的乡镇企业已成了农村经济的支柱,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改革开放中成长的这一新事物,引起了国内社会各界乃至国际上的关注和重视。如何把握乡镇企业发展的内在规律,怎样充分认识它的历史性贡献,成了我国经济理论研究中的一个新课题。  相似文献   
6.
目前,全国人民对农业现代化问题都很关心。中国式的农业现代化路子如何走?上海郊区新泾公社的实践,为我们研究农业现代化提供了一些线索。  相似文献   
7.
一 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指引下,我们党坚持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在农村进行了大规模的经济体制改革,改变了农村长期存在的经营方式过于单一、管理体制过于集中,以及产品分配上的平均主义,建立了以大包干为主体的多种形式的生产责任制。目前,全国已有98%的生产队建立了联产承包责任制,其中大包干约90%。这种联产承包制的特点,将小型分散的家庭经济引入合作经济,建立有统有分的双层经营结构。  相似文献   
8.
“三农”问题及其对策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农”问题及其对策刍议陈锡根农业,作为一个经济部门,为人类提供借以生存的食品、衣着等必需品,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村,作为和城镇对称的、占有空间绝大部分的一个区域,是包含了经济、社会、文化等丰富内容的综合体;农民,作为从事农业和农村一切经济、社会活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