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3篇
综合类   8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陶玉坤 《阴山学刊》2005,18(5):47-49
中国古代历史上各个朝代兴筑的长城,都具有区分文化地理的意义,即将农业为主的文化与游牧为主的文化人为地割裂开来。农业民族建立的政权这样做了,游牧民族建立的政权同样也有这样的举措。而且还出现了“塘泊”、“金界壕”等不同特色的长城。随着长城的南移和北移,中国的文化地理也相应地出现了变化,各种文化的交流也呈现南来北往的反复过程。中国古代民族融合过程中各种独特的现象的出现也与这种文化地理的变迁有关。  相似文献   
2.
契丹人与北宋汉人交往过程中,在酒筵中弄出许多事端和谈资;契丹酒筵的铺陈及酒筵中的酒器非常讲究。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契丹人亦有酒海。  相似文献   
3.
郭道甫作为东蒙古地区近现代史中最有影响的历史人物之一,毕生都在从事民族民主革命活动,本文只是论述了郭道甫早期(1918年至1928年),在呼伦贝尔地区从事的民族自救活动.面对日、俄在呼伦贝尔的侵略和北洋政府的民族压迫,郭道甫组织“呼伦贝尔学生会”,积极探求民族复兴之路,为提高民族素质,呕心沥血地办学,先后创办了呼伦贝尔私立小学、莫和尔图屯小学和呼伦贝尔蒙旗中学;为富兴民族,孜孜不倦地办实业,创办呼伦贝尔蒙旗合作社等。这时其从事的活动更多地带有改良主义色彩,但随着苏、蒙革命的成功,革命的民族民主思想日渐成为郭道甫所倾心的内容,将呼伦贝尔学生会更名为“呼伦贝尔青年党”,开始走出温和的改良主义的圈子,走出呼伦贝尔,面向全国.  相似文献   
4.
辽宋和盟状态下的新对抗——关于辽宋间谍战略的分析陶玉坤辽宋订立“澶渊之盟”后,双方进入了对峙状态,不再发动大规模的战争。但是,暗地里却是任何一方都拼命地想破坏对方的均衡,重新夺取势力对比中的主导优势,因而间谍战略成为大国抗衡的一种手段。辽宋双方投入很...  相似文献   
5.
续)2.达斡尔(dɑɡūr或dɑhūr)关于达斡尔人的原住地、归属清朝的具体情况,以及与索伦的区别,参照前一节作一论述。达斡尔初期牛录的编制,在康熙六(1667)年时,至少有3个牛录,可以肯定的是同年又编定11个牛录。在以后扩充的布特哈组织中,他们组...  相似文献   
6.
北宋防御辽国的榆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宋防御辽国骑兵突入的防御工程,除了人们所熟知的塘泊外,还有榆塞,即在塘水所不及的边界地带种植榆柳,使榆柳林带成为阻遏辽国骑兵突入的屏障。北宋在河北路和河东路北部与辽相邻地带设置了榆塞。北宋注重对榆塞的维护。北宋对榆塞的经略与其和辽国对抗的时局有着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北宋对契丹归明人的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契丹归明人是指投归北宋的辽国人,是宋辽共存时期的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北宋对契丹归明人的接纳,无时不受宋辽关系所影响,随着宋辽关系的变化,北宋不断调整对契丹归明人的政策,具体表现为:"澶渊之盟"前积极吸纳契丹归明人;"澶渊之盟"后有限地接纳契丹归明人;到北宋末期对契丹归明人加以重用。  相似文献   
8.
达斡尔族是我国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之一,据一九九○年人口普查为十二万人。达斡尔族为契丹后裔,是一个有着较高的文化素质和悠久历史的民族。十七世纪前,达斡尔族业已发展成为黑龙江流域各民族中经济文化最先进的民族,为开发和驻守祖国北部边疆做出了贡献。在达斡尔族历史发展过程中,达斡尔族妇女以其聪慧的才智,辛勤的劳动,女性的温情,影响着达斡尔族历史的发展。本文谨就达斡尔族妇女在达斡尔族历史发展过程中(一九四九年前),在生产、生活及社会中的作用作一概述,有失当之处,请同志们给予批评匡正。  相似文献   
9.
引言1004年,因澶渊之盟,契丹(辽,以下只称为契丹)和宋(北宋,以下只称为宋)进入和平关系。以后两国间保持了历史上少见的百年安定状态。但是,此间在边境附近也有过小规模的冲突,此外,两国间的和平关系也几度出现危机。这就是1040年代的增币交涉和本文所关注的1070年代的代北地界交涉(下文中所言地界交涉,即指1070年代的代北交涉)。通常把此次交涉称为"画界交涉",但本文则仍沿用史料中的用语称为"地界"。本文中所言代北地区,在下文中加以说明,因为此次交涉中争执地点与周边的界线是模糊的。  相似文献   
10.
1923年,郭道甫在考察了外蒙及苏联后,致力于创建内蒙人民的革命政党。在1925年10月诞生的人民革命党中任秘书长,做了大量宣传革命的工作,由于党内出现分歧,郭道甫又加入了新的组织——内蒙古青年革命党,继续为内蒙古人民的民族解放事业奋斗。力争取自治和民治,组织了呼伦贝尔暴动。在他的晚年,全部的精力都献给了为蒙古族培养人材和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努力造就、培养一批民族革命人才。在民族观上,他主张要实现民族间的平等、团结和互助,并指出,实现真正自治,是以国家统一,民族互助为前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