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4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东汉时期(25—220年)的羌族是一个有百万以上人口的大族。羌人起义是东汉时期的一件大事。从东汉王朝诞生到灭亡的一百九十五年当中,羌人不下数十次的武装起义如影随形般伴随着它,其中大规模的羌人起义就达三次,沉重地打击了东汉王朝,谱写了一曲曲反抗阶级压迫和民族压迫的壮歌。其影响之深远,一直到魏晋时期,封建统治者还在总结着羌人起义给他们的教训。  相似文献   
2.
在内蒙呼和浩特市郊的昭君墓前,矗立着一块闪耀着金字的石碑,上面镌刻着这样的诗句: 昭君自有千秋在, 胡汉和亲识见高;  相似文献   
3.
英明领袖华主席最近指出:“中国的少数民族多,而且多居住在边疆,做好少数民族的工作极为重要,应该把少数民族地区的各项工作都搞好。”华主席的这个重要指示。深刻地指明了我国少数民族同祖国边疆的密切关系,做好少数民族的工作,对建设祖国边疆和保卫祖国边疆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少数民族大多居住在祖国边疆这一特点,是历史上形成的。历史上少数民族为开发、建设和保卫祖国边疆曾经作出过重大贡  相似文献   
4.
关于回纥改为回鹘的时间,目前有三种说法:其一说是唐宪宗元和四年(公元809年)。中央民族学院学报1981年第一期发表的《试论唐代的和亲政策》一文就是这样说的。其二说是唐贞元五年(公元789年)。翦伯赞主编的《中国史纲要》第二册187页注说:“回鹘即回纥,贞元五年(公元789年)更名回鹘。”其三说是唐贞元四年(公元788年)。范文澜的《中国通史简编》、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新疆简史》和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辞海》持这种说法。《中国通史简编》修订本第三编第二册468页  相似文献   
5.
对于汉王朝同匈奴奴隶制政权之间的“和亲”问题,从汉代一直到现代,两种不同意见争论了两千多年了。 汉代的史学家、《汉书》的作者班固曾记述道:“自汉兴,忠言嘉谋之臣,曷尝不运筹策相与争于庙堂之上乎?高祖时,则刘敬;昌后时,樊哙、季布;孝文时,贾谊、晁错;孝武时,王恢、韩安国、朱买臣、公孙弘、董仲舒;人持所见,各有同异,然总  相似文献   
6.
周恩来同志一九五七年在青岛民族工作座谈会上《关于我国民族政策的几个问题》的讲话中(简称《讲话》)对民族间事实上的不平等问题作了论述,指出在当时,“历史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