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4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3篇
  201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6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受戒》是汪曾祺的代表作。和谐自然、富于生态美是《受戒》的显著特色。运用新兴的生态美学理论对汪曾祺的《受戒》进行解读,可以发现作品中蕴藏着丰富的生态美意蕴。《受戒》中的和谐生态美不仅体现在人与自然的和谐、佛性与俗世人性的和谐上,而且体现在充满了桃源理想牧歌的乌托邦式的社会中。  相似文献   
2.
韦永恒 《晋阳学刊》2008,(2):109-112
阎连科乡村小说始终关注农民的生命存在问题,并以各有侧重的主题话语从不同的层面共同对生命总话语进行了阐释,叙写着农民的坚韧生存以及他们的追求和抗争,表现了作家对于农民生存状态和生命本质的思考,揭示出丰富深邃的思想蕴含。  相似文献   
3.
阎连科乡村小说基本上都以河南伏牛山系的耙耧山脉为背景,耙耧山脉构成了阎连科的小说世界。阎连科以他沉郁的笔触深情地表现着一代又一代耙耧山村民苦难而又顽强的生活。小说对苦难尤其是对权力苦难的叙述、对耙耧山风俗民情的描写和河南方言土语的运用等都表现出鲜明的地域文化色彩。  相似文献   
4.
论阎连科乡村小说的苦难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苦难叙事是文学创作中一个经久不衰的主题。对生命生活的厌恶与恐惧是阎连科乡村小说苦难意识产生的根源,疾病、权力、自然、贫穷、爱情缺失等给人类带来的巨大痛苦是苦难意识表现的具体形态,抗争苦难是作品人物应对苦难的最重要方式,也因而具有十分鲜明的审美意义。  相似文献   
5.
阎连科善于在苦难生存境域中探寻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他的乡村小说在对于人的生存处境、生存状态的热切关注和审美表现中,不仅揭示了沉重苦难与边缘生存中生命存在的苦痛与叹息,还表现了人们超越苦难与自我救赎的执著精神和坚韧顽强的抗争生命力.  相似文献   
6.
韦永恒 《社科纵横》2007,22(11):117-119
耙耧山脉不仅是生养阎连科的故土家园,也是作家创作的摇篮和源泉,是阎连科创造的艺术世界。阎连科始终在这个艺术世界里不余遗力地探求着乡村农民的生存和归宿,在一个个苦难生命的演绎故事中,抒写着他们本能意志、超越苦难、反抗救赎的悲壮和光辉,作品也因而具有了更为厚重的分量。  相似文献   
7.
降低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IPMSM)损耗、提高系统效率对于提高纯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具有重要意义。在低速阶段,电机能提供大扭矩,使转速快速达到目标转速,对跟踪目标车速、改善电动汽车的动力性意义重大。在基速以下,对PMSM采用最大转矩比电流(MTPA)控制,发现与id=0控制相比,能提高PMSM的效率,并加快转速的动态响应过程,增强汽车动力性的同时,提高了经济性;在基速以上,对PMSM采用弱磁控制,拓宽电机的转速范围,提高了汽车的高速稳定运行范围。  相似文献   
8.
寻找与突破:论阎连科《受活》的“絮言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受活>摆脱了阎连科对文体选择、寻找的巨大焦虑,创造性地运用了"絮言体"并把它发展到极致."絮言体"形成了支撑文本的主干结构,对作品内容是一种有效的补充、阐释和延伸,很大部分能够独立构成情节,维系了作品的现实主义本色."絮言体"的运用,标志性地意味着阎连科的创作进入一个全新的境界,是阎连科小说创作流程中带有突破性的大胆尝试和有益探索,也是当代小说创作横空出世的一种新的文体形式.  相似文献   
9.
《受活》之所以获得较高赞誉,主要得益于叙事策略上基于现实主义又力图超越现实主义的大胆探索,具体体现为关注苦难生命存在的叙事向度的持守,"超越主义的现实主义"叙事姿态的运用,以及充满荒诞魔幻、新奇想象的叙事智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