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11篇
丛书文集   8篇
综合类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贺江流域的圩镇主要沿江分布。民国时期 ,随着商业贸易的发展与繁荣 ,进出 ,商品种类逐步增多 ,最后形成以出口精锡和进口食盐等为龙头的商贸格局。丈章分析了商业贸易发展的主要原因 ,并在此基础上 ,进一步探讨商业贸易发展对流域内自然经济解体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多族群、多层次、多方言杂居于同一区域,在政治地位一致,没有政策上和事实上的歧视,各个群体外表特征难以区分、辨别的情况下,他们的婚姻仍然没有完全平等,同样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1949年以来广西贺州枫木村壮族男子配偶来源地变迁的情况,充分显示出这一特点,表明地理环境、经济文化水平、族群层次、族群传统造就的自我意识等因素对婚姻选择的影响巨大。同时,与各族群及层次通婚普遍较高的比率,从某种程度上说明这里的族群关系整体和谐融洽,经济文化差距正在逐步缩小,并共同向小康社会迈进。  相似文献   
3.
桂东族群文化形成之背景及其基本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域之间自然、社会、政治环境的差异,造就出传统文化的不同地域特性.桂东族群文化具有一体性、多元性、层次性、兼容性、双向性、宗族性等特征,既内含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积极因素,又有妨碍开拓创新的消极因素.  相似文献   
4.
实现乡村农业企业化,既不能忽略区域传统文化的内在性资源,也不能拒绝合理的外援性资源。有关部门应结合区域实际,突破重农轻商、重经验轻科学、重产量轻质量等传统文化的束缚,引导传统生产观念、生产意识的转变,使农业发展逐步适应市场经济要求,通过资源的优化组合,大力拓展外向型农业,提高农业生产的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5.
贺州市地处湘、粤、桂三省结合部,自古以来汉、瑶、壮族群在这里交汇融合。由于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族群迁徙,呈现出族群相互渗透、风俗互化的历史画卷。虽然族群差异仍然存在,但区域内共同的经济、文化、心理特征越来越明显,奠定了多族群融合的基础与和谐共处的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6.
贺州市人文旅游资源的开发必须处理好以下相关问题:一是自然景观开发与人文景观开发相结合;二是传统民居开发与保护相结合;三是传统文化开发与保护相结合。以此保证贺州市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造福当地群众。  相似文献   
7.
秦过岭"新道"考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自然地理环境、劳动力、工程规模、传统民间通道、古村落迹等方面考察,《富川瑶族自治县志》有关秦“新道”内容的记载存在偏差与失误。历史上水陆兼程、由中原进入岭南的潇贺古道之秦“新道”陆路段,应该是从江永县桃川镇的古谢沐县经谢沐关进入富川朝东、城北,然后走富江水运。  相似文献   
8.
族群之间的文化认同是交往互动的必然结果.一个族群认同另一个族群的文化,既有族群内部的因素,也离不开外部力量的推动.潇贺古道区域的瑶族认同汉文化,既有政府政策、学校教育、信仰引导的推动,又有瑶族自身生存、发展、追求民族平等等内在因素的主动追寻,是内外力量在历史长河中逐步互动、共同建构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矿业开发的角度分析了大量人口的迁入 ,先进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管理经验的应用 ,促进了桂东社会经济结构和各族群众思想观念的变化 ,成为民族融合与经济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贺州传统文化对发展商品经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贺州市地处中原与岭南文化交流的过渡地带,其传统文化具有多元杂合、兼容、双向及发展不平衡等基本特性,对当今商品经济的发展起着促进和制约两方面的作用。作为地方政府,应趋利避短,充分利用传统文化中的积极因素,结合实际,制定各种政策措施,引导农民更新观念,推动地方商品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