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
怨恨论:尼采与舍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韦海波 《理论界》2007,(3):166-168
尼采与舍勒对怨恨现象及其价值活动方式的描述指明了“怨恨”现象与价值位移的关联。他们在怨恨论上的分歧源于对价值、生命价值以及基督教道德价值的不同理解。尼采将基督教道德价值视为怨恨的产物;舍勒否认了这一观点,并揭示出现代价值观念的怨恨本质及其对基督教道德价值的颠覆。  相似文献   
2.
对情感现象的研究是舍勒现象学的一项基本工作,情感先天论则是其情感现象学的理论基础.通过对康德形式先天论的现象学批判以及对胡塞尔意向性理论的修正,舍勒试图确立情感现象独特的先天内涵,并揭示出感受、偏好和爱在价值认识过程中的先天法则及奠基关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