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4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 毫秒
1
1.
《郑笺》较之《毛传》多所不同,孰是孰非应加以考辨。早在魏晋之间王肃与王基等人曾经展开“申毛难郑”与“申郑难毛”的论争。清代乾嘉以后,戴震、焦循、胡承珙等人以至近入黄侃、黄体叔侄,皆以审慎的考辨断定《毛传》胜于《郑笺》。故此支持以上诸家意见,摭拾其说略加爬梳,从六个方面对《郑笺》提出置疑,以为《郑笺》改易《毛传》,或主三家诗说,或主谈纬家说,大都是不足取的。因此昔日论者所谓郑玄推倒个文经学云云,恐不符合实际。  相似文献   
2.
八十年代可以说是训诂学复兴的年代。八○年以来,讨论训诂学理论与应用的文章逐年递增,过去几部有代表性的又难以寻觅的训诂学著作得以重印出版。尤其令人高兴的是,新的训诂学专著有如雨后春笋相继问世,迄今为止已经超过十五部了。这些著作见仁见智,对于训诂学的普及与提高、繁荣与发展,无疑是各有建  相似文献   
3.
训诂笺识     
二句见于《左传·昭公二十年》所载伍员奔吴故事。故事说楚大夫费无极忌贤妒能,诬陷伍奢欲与太子建叛变,使楚平王拘捕伍奢之后,又设圈套置伍氏父子于死地:“无极曰:‘奢之子材,若在吴,必忧楚国。盍以免其父召之,彼仁,必来。不然将为患。’王使召之,曰:‘来,吾免而父。’棠君尚谓其弟员曰:‘尔适吴,我将归死。吾知不逮,我能死,尔能报。闻  相似文献   
4.
《毛诗正义》“疏不破注”考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毛诗正义》是孔颖达按照海太宗“疏不破注”的原则,以《毛诗传笺》为准绳,以隋刘焯、刘炫的义疏为稿本编撰而成。一般认为《毛传》、《郑笺》都是《孔疏》“疏而不破”的“注”,其实不然。所谓“疏不破注”,不是“疏不破传”,而是“疏不破笺”。举证有六:《笺》标新立异处,《疏》极力圆通之;《笺》泥于诗序处,《疏》极力附会之;《笺》以兴为赋处,《疏》极力敷衍之;《笺》援礼入诗处《疏》极力申述之;《笺》误说意旨处,《疏》极力弥缝之;《笺》考释欠妥处,《疏》极力曲全之。总之《郑笺》之阙失,亦《孔疏》之阙失。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