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顾迁 《船山学刊》2007,63(1):70-73
清儒焦循的《孟子正义》不仅对经典和古注都作出了合理详明的考证和解释,而且蕴涵着焦循本人的价值判断和富有想象力的理解。从诠释学角度说,焦循不仅“设身处地”地重构了作者的思想,而且做到了“比作者更好地理解文本”。这得益于焦疏的博采精收、善于折衷,更反映了扬州学派博通善于发明的学风。本文重点探讨焦疏的注释方法及内在精神特色,并藉以发掘中国传统经典注疏体式的深沉意义和方法论上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顾迁 《船山学刊》2011,(1):83-86
黄以周是清后期著名学者,精于三礼,所著《礼书通故》集历代礼学之大成。黄氏时礼学的研究,不仅是考证疑难制度,还有会通汉学、宋学的努力。在黄氏的论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重视义理的发挥,反对武断、臆测,对清代考据学弊端有清醒认识。黄氏崇尚古礼,反对以后世礼制来议论古礼,是一个比较纯粹的经学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