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8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3篇
  2014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2.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对我们各项工作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但是,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不仅关系到各项工作的成败,也关系到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历史已经并将继续证明只有科学地对待马克思主义,才能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才能将我们的各项事业不断引向胜利。  相似文献   
3.
简论因明研究的现代意义颜华东因明是古印度的佛家逻辑,它是古代世界三大逻辑传统之一。早在1500多年前,因明就随着佛教传入了我国。我国的佛教分为汉传佛教和藏传佛教两支,它们都对因明的研究、传播和发展作出了举世公认的贡献。中国是因则名副其实的第二故乡,因...  相似文献   
4.
王充是我国东汉著名的思想家。王充的著作据称有多种,但流传至今只有《论衡》一书。王充在《论衡》中阐发的关于论证的逻辑思想,其中特别是对于归纳方法的探索和实践,是对我国古代归纳思想的总结和发展,在中国逻辑思想史上作出了突出贡献。本文拟对此做些探讨,以就教于大家。 一、王充归纳思想的认识论根源及基本特征。 《论衡》是对东汉时期天人感应论和纬迷信泛滥进行激烈抗争的产物,是一部论战性的著作。王充曾开门见山地道出了《论衡》的宗旨;“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衡》篇以十数,亦一言也。日:疾虚妄。”(《论衡·逸文》,以下凡引《论  相似文献   
5.
近代中西学之争与严复译介西方逻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以来 ,西学东渐 ,严复为适应中国社会变革的需要 ,特别重视介绍西方的社会政治学说、哲学与逻辑学理论 ,他力倡逻辑学为“一切法之法 ,一切学之学”,深刻批判了中国旧学的逻辑方法论 ,真正启动了西方逻辑学在中国的传播  相似文献   
6.
"故、理、类"是墨辩逻辑的基本范畴,通过对"类"及其与"故"、"理"的关系和分析,显现其逻辑体系的基本特点墨辩逻辑是类的逻辑,但其类推不是纯外延的,具有内涵逻辑的因素和倾向;它是融演绎、归纳、类比为一体的综合型逻辑;它是论辩的逻辑,初步探讨了逻辑与语言的关系它属应用型逻辑,其体系是非形式化的.  相似文献   
7.
王充(公元27~约97),字仲任,会稽上虞(今浙江上虞)人,是我国东汉著名的思想家。王充的著作,据他自称有四部,但今仅存《论衡》一书,其他均已失传。王充继承和发展了先秦唯物主义传统及逻辑学的成就,在中国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他在《论衡》中阐述的关于论证的逻辑思想,对中国古代逻辑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其中他围绕论证基本法则的问题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阐发了一些放射着真理光芒的宝贵思想。本文拟就这个问题作一初步的探讨,以就教于大家。  相似文献   
8.
一百年前 ,严复着手翻译他的第一部西方逻辑著作———《穆勒名学》 ,其后他又翻译了另一部西方逻辑著作———《名学浅说》。严复醉心传播西方文化 ,以其译著《天演论》在中国学界名噪一时 ,然而在毕其一生翻译的八部西方名著中 ,竟有两部是逻辑学专著 ,为什么他在众多科学中对逻辑学格外垂青呢 ?逻辑学产生于两千多年前 ,我国以《墨经》为代表的古代逻辑思想 ,与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逻辑学和古印度的因明学同称为古代三大逻辑传统。但令人惋惜的是 ,这一宝贵的文化传统没有得以继承发扬 ,秦汉以后 ,自“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始 ,踞于正统地…  相似文献   
9.
逻辑产生于辩论,古代的希腊、印度和中国都大致如此。谈“辩”是中国古代逻辑思想中的一个传统课题。《墨经》的逻辑思想,是公认的中国古代逻辑学的最高成就.先秦时期,凡涉及思维规律、思维形式的著述,大都要涉及有关“辩”的问题。荀子也是一位逻辑大师,他却是不主张“辩”的。但他又认为“辩”仍是有必要的。王符直接继承了墨荀关于“辩”的思想,而对于“辩”的基本看法和态度则更接近于荀子。王符生活在东汉的中后期。当时经济凋敝,政治腐败,天下大乱的端倪四处可见,思想界也陷入了极度混乱之中,所以他说这是一个“论难横发,令道不通,后进疑惑,不知所以”(《潜夫论·叙录》。以下凡引该书,只注篇名)的时代,王符以强烈的使命感,激烈抨击了当时政治上的腐败黑  相似文献   
10.
正喻博文(1930—),陕西省富平县人,1948年赴陕北参加革命,并于同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56年考入西北师范学院历史系学习,后因需要由学校党委调出工作。工作之余,孜孜不卷地研读中国古典名著和有关中国哲学、中国思想史的著作。经历了新中国成立以后二十多年的风风雨雨,喻先生又做出了自己人生的第二次重要抉择,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科研中去,确定了自己矢志于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