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2002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1.
陈独秀是个复杂的历史人物。他曾经是个“拉车前进的好身手”,后来却堕落成革命的叛徒。林彪、“四人帮”出于篡党夺权的需要,任意褒贬历史人物。他们硬说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中的尊孔派”、“混入党内的同路人”,一笔抹煞了他的历史功绩。谁要是不同意他们的说法,就给谁扣上替陈独秀“翻案”、为叛徒“唱颂歌”的帽子。关于陈独秀的评价问题从此成为森严的禁区。 我认为,不能因为陈独秀后半生的罪过否定他前半生的历史功绩。否则,不仅违背实事求是的精神,而且无法科学地阐明五四时期的历史面貌。一 陈独秀是五四前期新文化运动的领袖和主…  相似文献   
2.
饶良伦 《北方论丛》2002,(3):128-128
说"史学就是史料学"未免失之偏颇.但史料对史学而言,的确异常重要.史料是史学的基础,没有史料便不可能有史学.俗话说得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史料与史学的关系,就像生米与熟饭的关系一样.正因为如此,史料学始终是史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任务在于搜集、整理、鉴别和评价史料,为史学研究服务.  相似文献   
3.
唐甄是一位可与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并列而无愧的伟大思想家。他的伦理思想富于创见,自成体系,具有与其政治思想紧密相连、功利主义色彩强烈、闪耀着民主主义和人道主义光辉三大特点,是我国古代伦理思想史上的一株奇葩。 一、以“智”“制欲”的理欲观 唐甄同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家一样,反对理学家关于“去人欲存天理”的禁欲主义说教,肯定人欲的正当性和合理性。但是,他的论证方法与多数进步思想家不同。刘宗周、黄宗羲、王夫之都以“理在气中”的“气一无论”作为批判禁欲主义的理论武器。而唐甄对“理”“气”关系的思辨哲学问题没有兴…  相似文献   
4.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我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同形形色色的反马克思主义者曾经先后进行过关于中国社会性质、中国社会史和中国农村经济性质的三次论战。在这三次论战中,最重要的是关于中国社会性质问题的论战,其余两次论战,实际上都只是这次论战的延伸和深入。一 中国共产党人深深地懂得,只有正确地认识中国社会,才能正确地改造中国社会。早在1922年7月召开的党的第二次代表大会上,我党就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宇宙观,分析了中国社会的实际情况。得出了中国是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论,并且以此为依据,制定了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纲领…  相似文献   
5.
胡适非常关注伦理道德问题。他认为新文化运动必须研究的十大问题中,孔教、礼教、贞操、婚姻、父子、女子解放以及教育改良等七大问题都与伦理道德问题密切相关。虽然他没有留下完整系统的伦理学著作,但他却为伦理道德的许多方面提供过新的规范,产生过巨大的影响。由于胡适伦理思想本身的复杂性,学术界对其评价分歧颇大。本文试图对胡适的伦理思想作出较为客观的评论。 一、“充分西化”的道德改革论 胡适是个唯心主义者,正如美籍华人学者林毓生所说:胡适的“思想中占主要地位的是以思想为根本的整体观思想模式”①,因此他终身致力于文化运…  相似文献   
6.
明末清初“西学东渐”评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末清初的“西学东渐”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重 要的一页。然而至今为止,我国学者对此问题仍然见 仁见智,各执一词。笔者不揣谫陋,妄呈管见,尚希 读者不吝赐教。一 明末清初的耶稣会士远涉重洋来到中国,绝非像 教会史学家所说的那样,纯粹是为了传播基督福音和 西方文明。耶稣会是欧洲宗教改革运动兴起后,在天 主教内部出现的一个反宗教改革的重要教派。他们为 了弥补新教兴起所造成的损失,竭力主张向海外发 展,以扩大天主教的势力。当时,正值葡萄牙、西班 牙等国在资本原始积累推动下,积极向东方进行殖民 扩张的时候。于是,他们双方便在互相…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