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3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3篇
  2013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北宋熙丰时期以司马光为首的洛阳诗坛以其文化特性而为人瞩目,承载了政治、思想学术等文化意义的洛阳诗歌的形成,与司马光、邵雍等洛阳诗人的政治家、道学家身份和他们的并非纯文学意义的诗歌观念有关。本文对洛阳诗人的诗学观念进行了梳理和探讨,认为他们总的倾向虽然是重道轻文,但并不否定诗歌的文学价值和艺术特性  相似文献   
2.
走向中兴:南宋绍兴诗歌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东瑶 《浙江学刊》2008,(2):92-100
南宋中兴诗歌之前的绍兴时期,被认为是诗歌发展的低谷,本文提出,绍兴诗歌实为中兴之序曲.此期诗人充分认识到北宋末年江西诗歌雕章镂句、瘦硬艰涩、不问世事的弊病,在"靖康之难"的时代变动中重新全面发扬杜甫诗歌的意义,同时在继承元祐诗学精神的基础上倡导新的审美追求,形成具有新变特征的活泼明快、平淡醇厚的诗风,从而为笔意流转、意境宏深而又充满现实关怀的中兴诗歌的崛起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3.
谭清洋在《一篇学风不端的博士论文》中指出刘方博士论文《宋代两京都市文化与文学生产》中有诸多抄袭和不合学术规范之处,刘方的回应文章《尊重学术事实是维护学风的基础》全盘否认,认为谭文为"误读"和"误解"。本文回应刘文,指出刘文的辩难策略在于避重就轻,具有鲜明的误导性和武断性,其学理之辩则概念混乱、漏洞百出。本文最后一一胪列刘方博士论文的抄袭事实。  相似文献   
4.
尽管以理学名家,吕祖谦却对文学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通过《吕氏家塾读诗记》、《左氏博议》等讲义和编辑《古文关键》、《宋文鉴》等选本,吕祖谦向学生鲜明地传达了他兼容文学与理学的教育理念,这对文学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而他对选文的精心点评,对文章命意布局、笔法技巧的细致探讨,不仅成为学习者的最好教材,也成为文论的新体式,促进了散文批评的繁荣和散文创作的发展。吕祖谦出色的文学鉴赏力更推动了“唐宋八大家”称号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苏门六君子眼中的苏轼@马东瑶$北京大学历史系!北京100871~~~~~~  相似文献   
6.
文人庭园与文学写作——以朱长文乐圃为考察中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建筑学界所强调的须在物质空间上富有特色的"园林"不同,"文人庭园"凸显的是文化意义上的符号性、象征性和写意性。庭园不仅为文人士夫提供了可居可游之所,寄寓着他们人格的独立和品节的坚守,且通过文学书写,庭园得以超越物质空间的湮灭而成为历久弥新的精神符号,它记录并延续了文人士夫在仕与隐的矛盾中对于理想人格的执着追求。北宋朱长文的乐圃是典型的文人庭园,以之作为考察中心,可以探讨文学书写中的文人庭园的精神内蕴和书写者的文化心态。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文学教育的角度探讨了欧阳修倡导的诗文革新取得成功的原因.欧阳修不仅提出了适合时代要求和体现新的审美追求的文学思想,以成功的创作实践为后学提供了范例,还从作家与创作两方面着力进行文学教育.他从塑造士人品格和精神境界入手,培养了关注现实、关心百事的新型文士,同时使以意为主、平易流畅的诗文新质获得广泛认同和接受;在欧阳修影响下成长起来的苏轼、曾巩等新一代文人继承和发展了欧阳修的文学思想和创作观念,最终确立了宋代文学的独特风貌.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