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5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西部文学的地域性更多地表现为异域性,作家往往借这样一种特殊化了的地域,来表现某种理念、价值、精神或者是关于人性的寓言化思考。作家往往是在营造一种真实的谎言:西部在这样的营造中,通常都会变成一个神奇而又圣洁的精神家园或乌托邦。作家借用异域来克服人们包括自己对虚构真实性和价值的质疑。因此西部文学具有非常鲜明的神话性特点,这一特点既是优长,又是局限。西部文学发展的真正关键是在如何扬长避短。  相似文献   
2.
生态美的命名与生态美学的建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生态美学必须对“生态”进行再定义。不恰当的“生态”阐释会使生态美学重归主体论美学或陷入抽象的一元论美学。“生态”的再阐释应是大道形上学根基上的再阐释,“生”即“大道生生”,“态”即“大化流行”,“生态”即天人一体、万物并作的本源性世界。建立在这一重阐释的“生态”之上的生态美学,将有可能突破主客二元对立、化解唯审美主义的僵化立场,完全地体现美学的人文学科特性。  相似文献   
3.
<故事新编>的创作历时十三年,几乎贯穿鲁迅的整个创作生涯,其中从主人公的变化、取材范围的变化、主人公与环境关系的变化上都可见出一个很明显的神话消失的过程.这种神话的消解是时代风云变幻使然,与五四思潮神话性的消解具有同步性.与此相应,鲁迅对自我及知识分子的理解变得愈益清醒和成熟,二者合力促成了<故事新编>中神话的消失.  相似文献   
4.
《大地芬芳》是湖南作家陶少鸿背离了潮流性的写作方式而成就的一部大作品。作品抛弃了各种理念的束缚和缠绕,也没有采用过多繁复的技巧,以最接近小说原初本质的方式书写了一系列好看的人生故事;在这些故事的铺陈与展开中,土地与革命,每个人不同的人生道路,带着他们各自的丰富性甚至是矛盾性,如其所是地存在着,一个坚实的非常富有质感的大地也就在文本中铺展了开来。小说中出现了大量当下乡土小说中非常稀缺的乡土风景的描写,这些风景中蕴含的饱满生命气息和宁静动感,构成了坚实大地上流转不息的芬芳,整部小说具有了一种既厚重又灵动的奇妙韵味。  相似文献   
5.
《村庄秘史》以五个看似断裂的故事表达了在权力化历史中确立身份的荒诞与不可能,作家以抽空时间和空间的具体性的方式建构了黑洞般的历史寓言和象征。暴力、性、杀人等变成了历史舞台中心的奇崛事件,失去了时间和空间的具体性,被景观化了。在景观化的历史当中人物不可避免地被符号化,历史和人物的命运都被作家封存在自己营造的寓言和象征中。  相似文献   
6.
梁振华《我的博士老公》以一种清新的笔调塑造了梁鸿名这样一个独特的知识分子形象。这个形象摆脱了以往知识分子形象谱系的固定化刻板化的印象,展现了新的时代文化背景下知识分子身上的新型要素,开拓和丰富了知识分子小说的审美空间。  相似文献   
7.
邓宏顺是一个具有深厚生活基础和强烈现实关怀的作家,他的长篇小说《贫富天平》的根本审美优势在于以一种切实的感性力量显示深刻的思想主旨;宏大叙事和生活氛围的结合,使得小说的人物形象在具有充分理想性的同时也显得非常真实可信,这样既彰显了时代精神,又充满着审美的亲和力。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