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5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9篇
  2021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晓坤 《浙江学刊》2006,(3):121-125
宋元小说话本展现了一幅幅立体生动的民俗生活画卷,由此我们可以看到流行于当时民众中的诸多民俗事象,本文重点探讨在民众精神生活中占重要地位的民俗信仰。宋元小说话本中所体现的民俗信仰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内容:灵魂信仰;善恶有报和因果报应观念;万物有灵观念等。这些观念或者是普通甚至庸俗的,但真实自然地展现了当时民众的精神面貌,有助于我们全面立体地了解当时的民众与社会。  相似文献   
2.
本文将柳宗元贬后生活分为三个阶段。永州时期、转折时期、柳州时期。并结合各个时期的诗作内容,分析其内心世界。旨在把极其后期思想变化轨迹,了解其诗歌风格成因。同时对于古代被贬流放文人心态亦有所论及。  相似文献   
3.
晋宋之际是中国诗歌史上的一个转折期,陶渊明和谢灵运是本时期诗坛的代表人物,他们的诗歌风貌虽有迥异之处,但也有内在的契合点,无论相同或相异,其创作都体现了晋宋诗运转关的某些特征。  相似文献   
4.
东晋是充满哲理与玄思的时代 ,在文学创作中 ,“理过其辞 ,淡乎寡味”① 的玄言诗流行诗坛近百年。玄言诗以平淡之辞寓精微之理 ,其很快衰微并屡被后人所诟病并非仅因为其谈玄论道的内容 ,主要在于它直接以理语议论切入的方式 ,破坏了诗歌以艺术形象为表现手段的本质特征 ,不符合诗歌的美感要求 ,因此缺乏感染人心的艺术效果。陶渊明卓立于东晋中晚期的诗坛之上 ,时风所及 ,其诗集中陈述哲理之篇什十之七八。这些诗歌的美学风貌与玄言诗迥然有别 ,其原因在于陶诗之理具有独特的表现方式。陶诗理语主要陈述诗人在现实人生中思考感悟的生死祸…  相似文献   
5.
自然山水在谢灵运出守永嘉后的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他所传世的山水诗作,大都是永初三年以后的作品,透过风华清靡的景物描绘,我们常常能感受到深蕴其中的孤独寂寞之意.谢灵运的孤独寂寞具有双重含义,一是现实中的知己不遇的寂寞情怀,一是面对广袤自然时的精神孤单.本文便是从这两方面入手来分析谢灵运后期的思想与心态.  相似文献   
6.
马晓坤 《人文杂志》2008,(2):128-132
魏晋时期,才性、情理、性情等命题是玄学清谈的重要内容.而关于这些问题的讨论也影响了魏晋士人关于理想人格的建构.本文从三个方面分析了魏晋士人理想人格的内涵:第一,重才智,轻性行;第二,肯定"情之所衷,正在我辈",第三,情感表达的最高境界不是任情恣性,而是"性其情",即抑情顺理,以理遣情.虽然个体不可能完全实现理想人格,但通过不断的自我完善可以无限接近这一境界.  相似文献   
7.
李贺的诗歌创作具有强烈的主观性和丰富的想象力。他从一个独特的角度来感悟世界,表现世界。这使他的诗歌从整体上讲具有意象明晰而诗意朦胧的特点;从结构上讲,突兀性跳跃结构拓展了诗的意境;在语言方面,刻意锤炼,注重修辞设色,具有冷艳的色彩。  相似文献   
8.
肖瑞峰、方坚铭、彭万隆诸位教授合撰的<晚唐政治与文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是书以政局变迁为切入点,围绕政治、文人、文学三者之间的关系,运用政治与文学互动的相关理论,阐述了晚唐政治格局的嬗变对文士政治命运、生存境遇、文学创作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晚唐文学风尚的形成及内涵等诸多问题.全书资料翔实,论证精密,披阅之间新意叠出,时惬心目,下文述而论之.  相似文献   
9.
传统语境中,“士无故不彻琴瑟”,古琴与士(文人)是一组文化伴生关系,古琴不仅是一种乐器,更是颇具哲学意蕴的有道之器;古琴音乐最能体现文人士大夫的心理状态和审美情趣,具有知音、爱情、个人操守、家国情怀以及治身理政等多种文化意蕴,而“琴与心通”则是理解琴乐文化多重意蕴的关键点。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东晋南朝陈郡阳夏谢氏家族子侄的政治行为为研究对象,结合<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南史>、<资治通鉴>等史书及出土文献资料,统计这一历史时期谢氏家族各代成员的官职品住,分析谢氏家族政治地位的升降;其次分类解析各代谢氏子弟的政治行为,阐释其与谢氏家族社会地位升降互为因果的关系;最后阐释谢氏子弟种种政治行为源于社会形势、家族文化传统及个体性格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