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3篇
丛书文集   7篇
综合类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马智 《船山学刊》2009,(4):100-103
吕柟理学在其实质上就是以“理气非二”为根本、以“躬行实践”为进路、以“心事合一”为目标的躬行实学,就是主张道德践履与事业实务的贯通为一,强调内在的德性之实有见之于外在的事业之实务的“明体适用”之学。  相似文献   
2.
不宜用“主体间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什么是“主体间性” “主体间性”又作“主体间际性”、“主体通性”,是当前我国主体性问题研究中广为使用的一个概念。但大多数论者却未对这一概念作以明确的界说,只是用来泛指“主体间的关系”或“主体与主体之间的交往”,指实践认识活动中的“主体—主体”作用关系,等等。概括起来,我国哲学界目前关于“主体间性”一词,主要是指人们在实践认识活动中所具有的共同性关系,即活动着的人在其交往中所形成的特定的社会联系。人们在这种共同性的关系中相互协同、相互调节,从而进行共同的实践认识活动。看到交往及其关系在人类活动中的重要作用是这些论者的合理之所在,但在其表述中借用西方哲学中的“主体间性”概念却又是欠考虑的。  相似文献   
3.
在新世纪到来之际,一项对中国若干个大城市13岁至17岁的青少年关于对新世纪的畅想与愿望的调查中,许多孩子不约而同地表示,新世纪自己最大的愿望是能考上像清华这样一流的大学。的确,考上清华是无数孩子心中一个金色的梦,能成为这所大学的研究生、博士生更是莘莘学子孜孜以求的目标。清华大学是荣誉而辉煌的,作为其骨干院系之一的清华经济管理学院,无疑是这辉煌中分外亮丽的组成部分。该院以其专业设置完善、成熟,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而吸引了清华乃至全国的优秀学子、业界人才在此学习深造。数千名本科生,1000多名MBA从这…  相似文献   
4.
外来文化本土化,必须符合两个方面的条件:一是本土社会需要;二是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具有契合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中国化,除了适应中国社会革命和建设的需要以外,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它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许多相融和相通之处,这些共同资源给中国人接受马克思主义奠定了深厚的传统文化根基.  相似文献   
5.
阳明所谓良知,就是人所固有的先验道德意识、先验道德规范和先验道德本体,就是天理人性的自觉自明;阳明所谓"致良知",就是本心良知的发明扩充与发用流行,就是知行合一并进的过程;阳明"致良知"的方法原则与功夫理路主要包括立志成圣、知行并进、动静结合、内外合一四方面内容。  相似文献   
6.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但是反映的进行,认识的完成却受主体自身的影响和制约。主体对客体的反映总是以自身的生理结构为基础,通过自身的认知结构来完成的。‘在现实的认识活动中,任何人的任何认识都不是从一些支离破碎的感觉材料或个别思维因素开始,而是从有组织的特定认知结构开始。现代科学的研究也表明,认知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主体对客体的反映。一、认知结构是确定客体、输入信息的选择框架客观事物是复杂多样的,每一事物的属性、特征也是多方面的,哪些事物以及事物的哪些方面能同主体结成现实的反映关系而成为反映…  相似文献   
7.
简论哲学与科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论哲学与科学□马智杨文强作为专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我们真切地感受着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社会发展和时代变迁中所经历的种种变革和命运。其中最为突出的便是人们对哲学、尤其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态度的变化。想当年,哲学是多么地崇高和神圣,所有的一切都要到哲...  相似文献   
8.
在罗尔斯所提出的有关社会正义的两个基本原则中 ,强调“最少受惠者的最大利益”的“差别原则”乃是罗尔斯正义论的重大创新和显著特征 ,但其中所表现出来的企图通过补偿与再分配而使所有社会成员都处于一种平等地位的思想愿望 ,也带有某种理想化的平均主义倾向 ,理论上也有其不充分、不完善的地方  相似文献   
9.
本文着重分析指出儒学思想之所以会在自身的发展变迁中从对人世的关怀走向对天理的追寻 ,从以仁成人的成人之道变成以礼杀人的杀人礼教 ,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原因便在于儒学将个体与社会相分离、相对立 ,在整个的儒学思想和伦理观念中重群体、轻个体的思维方式 ;在于儒学将群体利益和社会规范视为至高无上的原则 ,并要求个体完全服从于这一至高无上的原则乃至于牺牲个体生命的“忘我论”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0.
在不久前举办的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题材电影“骏马奖”颁奖典礼上,影片《嘎达梅林》的男主演鄂布斯手捧金灿灿的“骏马”,笑容灿烂——他摘取了本届“骏马奖”最佳男演员桂冠。还是影片《嘎达梅林》在北影厂拍内景的时候,这位“草原牛仔”的一句俏皮话就让我牢牢记住了他的名字:“我叫鄂布斯,名字好记——饿不死。”后来才知道,“鄂布斯”在蒙古语里是“草”的意思。作为草原上的一棵“草”,鄂布斯对草原的一切有着难以割舍的亲情,草原就是他的生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