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1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本文根据卡西尔有关语言哲学理论,从语言是符号化代表的人类文化特点入手,将语言和神话体现出的隐喻性特点与青海方言词语的表达联系在一起,探讨了青海方言词语的隐喻性特征,认为该方言中的词语表达具有诗意,是语言本质的体现。  相似文献   
2.
一对汉语语法进行系统研究当从《马氏文通》刊行问世算起 ,在一百余年的研究历程中 ,汉语语法学主要经历了马建忠的以词类为纲的体系、黎锦熙的“句本位”、朱德熙的“词组本位”几个研究体系 ,得出了一些合理、正确的分析。但在这分析过程中可以看到 ,自汉语语法体系建立之初 ,就戴上了一个印欧语语法的帽子。马建忠在《马氏文通》中开宗明义地说 :“西文本难也而易学如彼 ,华文本易也而难学如此者 ,则以西文有一定之规矩 ,学者可循序渐进而知所止境。华文经籍虽亦有规矩隐寓其中 ,特无有为之比拟而揭示之。”他便开创了这项“比拟而揭示之…  相似文献   
3.
青海河湟地区民俗文化多元,语言生态丰富,各民族在长期的杂居状态下族群接触频繁,使得各种语言呈现出独有的特点。本文简要描述了青海河湟地区汉族民俗语言的历史性、杂糅性和复杂性特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