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3篇
  2015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战国秦汉之际政治格局的变革导致了儒家知识分子价值取向、行为方式的改变,而这种改变又带来了他们思想学说的嬗变。在这个连锁反应过程中,趋向功利、皇权、等级、秩序则是基本方向。经汉儒改造后的新儒学,大大迎合了统治者的口味,选择与统治者合作的儒家学派最终为统治者所选择。  相似文献   
2.
浅议西汉妇女的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汉时期已确立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随着西汉礼制的不断加强,男尊女卑、男强女弱的思想逐渐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角落,深刻影响了妇女的社会地位.妇女在家庭婚姻中处于被支配、被主宰的地位,无权决定自己的命运.在政治生活中,社会不仅没有赋予她们独立的社会地位,而且剥夺了她们的政治权力,他们不能独立地、直接地参与政治事务,最多只能通过依附于丈夫或儿子对政局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3.
儒家理想中的君子文化素养高、道德完善、有社会责任感、刚毅进取,是历代人们追慕的道德典范和人格范型,一直对社会和谐起范导性作用,对当代公民的文化素质、道德素质和政治法律素质教育都有积极的借鉴意义.在当代公民素质教育中,我们应该塑造令人追慕的人格理想,建立最基本的人格基础,注重传统价值的创造性转化,扩大公民素质教育的载体,为公民素质教育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和实践机会,使公民素质教育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士至于道”是传统“士文化”核心价值体系的根基所在。为了坚守道统,并与政统相抗衡,人格独立客观上成为士之为士的第一要义。对于与道相违的“无道”社会,士人必然要对之进行无情批判,因而他们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道的“人间性”客观上要求士必须“经世”,这突出表现为士人对社会政治生活的高度关注与参与热情。为了保证道的尊严,士人又必须高度注重自身的精神修养。以身载道、人格独立、批判精神、经世传统、注重修身,这些文化价值共同构筑了传统“士文化”的核心价值体系,也成为传统士人的理想人格范型。这种独特的“知识人”文化传统于今天仍然彰显出不可忽视的强大精神能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