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6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1.
我国金融混业经营的必然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银证业务从分业走向混业的历程表明,银证分业在一定时期对防范金融风险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但近年来随着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银证分业的管理模式已越来越多地受到来自各方的挑战。我国目前尽管仍实行银证分业管理,但银证业务交叉态势已初露端倪,混业经营已是必然趋势。为此,我们要顺应形势,尽早准备。  相似文献   
2.
人们通常认为市场只是实现效率的场所,而对于公平则显得无能为力,由此引致了政府对于收入分配的广泛干预.其实,市场既是配置资源的有效手段,同时也是公平分配的有效手段.政府以平均收入为导向的调控政策在改善低收入群体的福利状况的同时,却降低了高收入群体的福利状况;政府的收入调控对社会福利的总体影响取决于政府的福利评价标准以及个体福利函数的特点,因而其结果是不确定的.就总体而言,政府调控将减少社会的资本积累,进而减少下一代的初始禀赋,因此,从长期看,可能降低社会的福利水平.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简评弗里德曼公开市场操作的观点,突出强调了公开市场操作是各国货币政策传导中十分有效的操作工具;我国公开市场操作起步较晚,发展过程也多有磨难,尽管目前交易量很小起不到调控作用,但市场运行机制已初步建立,如果能从国情出发,不断创造一定的市场条件,那么公开市场操作作为我国中央银行间接的货币政策工具,其货币调控作用必将得到显现。  相似文献   
4.
对证券监管者的监管依据及约束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证券监管者也是理性的经济人,证券监管者的行为有可能为了实现了自身的经济利益最大化,而违背了国家利益。因此,有必要对证券监管者加以监管。本文从经济学角度分析监管监管者的必要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要对证券监管机构建立制衡机制,对监管人员的行为进行监督约束。  相似文献   
5.
我国公司法上监事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建宁  王晓红 《学术界》2004,(2):203-210
我国《公司法》在公司治理结构方面如何加以完善 ,这方面的文章不少 ,但较完整地从监事制度的角度来研究的并不多 ;本文拟从论证监事制度在经济学上的合理性出发 ,分析我国法规中有关监事制度的现状及缺陷 ,并比较国际经验 ,提出修改和完善《公司法》上监事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中国证券市场自成立以来,政策对市场的干预一直比较频繁,对股民的投资行为同样也有相当大的影响作用。本文利用某证券营业部7894位个人证券投资者在1998年7月至2001年11月时段内的交易数据,采用事件分析法对重大政策对股民交易行为的影响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政策对投资者的交易频率有显著的影响,直接影响投资者交投的活跃及入市的意愿,投资者对于政策存在“政策依赖性偏差”,因此在政策的调控上应更注重艺术性,避免对投资者行为造成过度震荡。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