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8篇
社会学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饮食“歧路”导致中西文化的水火观念差异悬殊。“水火不容”西文无法对译,遑论“相济”。“水火”自古即为八卦、阴阳、五行的共同部件。华夏历来食物匮乏、人际紧张,水火互动最能象征人事的复杂微妙。明代何瑭说“造化之机,水火而已”,关于宇宙生成的这一论断已被现代科学证实。“阴阳”模式之归纳所据的三大现象,应为宇宙层次的日月、生物层次的雌雄,关键是人文层次的水火。华夏文化偏重人伦、无视物理。探索自然的墨学中绝,《大学》八目之首的“格物”聚讼千古;朱熹之后,诠释上形成道德、科学的两歧。清末西儒按华人观念重构科学,所编京师大学堂课本《格物入门》有《水学》《火学》分册。可知“水火”是中华文化的潜在轴心。  相似文献   
2.
黄钰生(1898—1990),湖北沔阳人,字子坚,中国现代大教育家,具有历史意义的文化名人。此言并非虚妄,可从一文献细节得到印证:1936年出版的工具书《古今人物室名别号索引》收录了他,却不见闻一多、郑天挺之名。出于特殊的原由,从上世纪50年代以后,他突然变得阒然无闻。世纪之交以来,随着“西南联大研究”在海内外“逐渐成为一门‘显学’”,网上检索“黄子坚、西南联大”,反馈条目上千,在无数回忆研究文章中,与黄钰生并列的都是现代文化史上广受尊崇的大家名流。  相似文献   
3.
4.
旧时有一组掌故叫“二十四悌”,其中之一是“兄弟争死”,说后汉有赵姓兄弟,老二闻知强盗要吃掉被抓的老大,就把自己绑了前去求告:“我哥干瘦,没有我肉多……”强盗一感动把哥儿俩都放了。这很像“二十四孝”里的“割股疗亲”,只是情节更为可惊,连如今的国人也不易想象,对于异文明的洋人就更显得超乎人性而没法理解了。  相似文献   
5.
中国哲学之“气”在可见与不可见之间,既是物质又是能量,同时传统文化向无“空气”概念。作者长期从事饮食文化研究,根据古华人特殊的生活实践,从发生学角度提出“气”由来的假说:无形的空气为有形的水蒸汽所掩,致使“气”“汽”混淆;又据中西烹饪的比较,揭示为西人所难知的水火“相灭相生”神奇关系。  相似文献   
6.
"水火"范畴居于中华文化的轴心位置。《易传·系辞上》所称"百姓日用而不知"者,可以论证即为"水火",明代哲人佚语曰"造化之机,水火而已"。由于黄土地洪旱灾害频仍,出于粟食烹饪的实践,华夏先民独有"水火"互动的认识,并进而形成"和"的理念。"天人合一"精神的由来也在于"水火"是天、人内涵中的同一要素。"水火相济"堪作中华的"科学理论","冰炭"的对应至今为西方所未至。中华特有的"阴阳—水火"两个层次,介于大跨度的哲学、科学之间,恰好中西互补。  相似文献   
7.
】著者在研究中华“尚齿”课题时突然对华人古怪的饮食经历发生兴趣,开始追寻中餐形成之若隐若现的轨迹,发现千回万转的演进、光怪陆离的现象都能归结为因果关系链条的环环相扣。汤因比曾断言,生存逆境能激发民族的创造力。不同于欧洲密林群兽的顺境,古华人遭遇干旱的黄土地带,粟食的致熟,逼出鬲甑等陶器及水火交攻原理的发明,导致中餐饭菜分野及华人“味”的启蒙,走出一条饮食“歧路”。吃是人类最重要的实践,吃的殊途难免导致文化的异型。日常饮食最易造成“习焉不察”。《易·系辞》所说的“百姓日用而不知”,后贤常用之于水火。“水火相灭相济”的中华哲理,历来没饮过开水的洋人是相当陌生的,遑论“‘道可道’,是‘味道”’的奥妙。比较饮食史研究需要熟悉甲骨文、饱览人类学原著,资质很差的笔者之所以要犯难涉嫌,不过因为机缘所赐,偶逢中餐暗堡隐蔽的入口,惊喜中不禁“嘤其鸣矣”,以期“求其友声”。  相似文献   
8.
"村官"这个词儿越来越流行,上网一查,跳出的相关信息竟有27100条,前面几条是《富人选村官,立法规范是关键》、《村官逼债,走投无路而自杀》等等。上点年纪的人全知道,早先都叫,"村干部",没有称"官"的。  相似文献   
9.
我们常常说“尊老是中国的传统美德”,但关于这一传统的惊人内涵、它对中华文化的本原意义,却历来缺少系统的考察,大部分都被遗忘,今天国人己知之很少了。中国的家族结构独能一脉相传,全靠尊老风尚维系,其机理是把孝道从家庭伦理推广成政治原理和社会伦理。鉴于“孝”限于家族内部,较之社会性“尚齿”的严重片面性,因而用“悌”来加以补充。兴起于西周的儒家天生为政治服务,极力突出孝悌,把尊老的文化本原掩盖了两千年。“先儒家”的尊老风尚恰好是社会性的,从中引出源头活水,可使文化价值从失落变为回归。联系到伦理危机、生态危机,中华尊老传统有更大的世界意义:“尊高年”要求追尊孕育人类的天地(自然)并把子孙万代的福祉视同自己的生命。人性中固有的报恩冲动,当能引向亲祖之恩的回报,成为普世伦理的出发点。这将是中国对人类做出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0.
不少人反感什么都“文化”,如饮食文化、厕所文化等等,我也曾如此.没想到后来却投身于饮食文化的探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