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1篇
社会学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高月兰 《职业》2014,(9):132-134
职业指导直接影响着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要"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开展精细化职业指导变得非常重要,而且非常必要。本文主要论述广东省中职学校开展精细化职业指导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原因,并针对存在问题和原因,对开展精细化职业指导的工作经验和方法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2.
高月兰 《齐鲁学刊》2008,2(1):75-79
"主体"是西方文化的中心范畴和重要发展线索。随着古希腊文明的不断发展,沉没于自然之中的主体意识开始萌芽和逐渐凸显。近代哲学通过对人的理性的弘扬,确定了人的主体地位,使"人"取代与颠覆了中世纪神的至高无上的地位与权威。然而,随着人的主体性的不断强化和无限膨胀,主体不断暴露出的缺失与弊端造成了人类生存的现实困境,为人的主体地位的丧失埋下了危机的祸根。现代主体的困境成为后现代哲学的生长点,在后现代哲学的批判、匡正和消解中,主体失去了往日的权威和地位,由凯旋走向黄昏。  相似文献   
3.
中西方传统伦理精神,无论是中国文化中以家庭为基础的"伦"的价值建构,还是西方社会发展过程中以城邦、宗教(上帝)或民族国家为基础的道德责任建设,它们都产生于"以人的依赖关系"为基础的群体生活阶段,其产生的特殊文化背景决定了其内在的局限性,这种局限性主要表现为其形态本身内在地蕴含着一定的矛盾和悖论,即人之存在的目的-工具悖论,个体与群体的矛盾,伦理-道德悖论,这些悖论的存在预示着传统伦理精神需要在更高的发展阶段上经过辩证否定来不断发展和完善自身。  相似文献   
4.
经济学与伦理学有着深刻的内在关联,但是在经济学发展的历程中,经济学抛弃了它的伦理学渊源,逐渐脱离和淡化伦理学的影响,以"自利最大化"为理论前提、以"社会效用"为标准的"帕累托最优"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现代经济学家阿玛蒂亚·森对拒绝伦理考虑的"帕累托最优"提出质疑和挑战,并努力在经济学的研究中重新引入价值判断和道德哲学的智慧,在这个基础上提出新的衡量经济发展的标准.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