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7篇
综合类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中国汉语诗坛没有出现严格意义上的经典性“史诗” ,但是诞生了“诗史”。从《诗经》到两汉乐府 ,到中晚唐诗篇 ,中国古代叙事诗发展留下了深深的足迹 ,显现了夺目的光彩。唐代叙事诗 ,是中国汉语叙事诗成熟的标志 ;对它做重点研究 ,可以更好地认识中国诗界“抒情”和“叙事”之双峰 ,更深刻地理解艰难时事怎样造就一代诗豪 ,更准确地检测诗人的才力和魄力。  相似文献   
2.
科研论文(Research Paper)是一项科研工作的书面总结,是理论思维的产物,是从实验或调查观察的结果中经综合所得出的结论,并对实验或调查中发现的现象和搜集到的资料作出的理论解释,是科研全过程的理论认识阶段,也是科研工作中更有指导意义的部分。 科研论文通常分为“综述论文”(Review article)和“原著论文”(Originalarticle)。综述论文是就某个课题广泛收集现有文件资料加以综合分析,提出适当结  相似文献   
3.
中唐新乐府诗派力主"歌诗合为事而作",这是对盛唐创新乐府歌辞的必然承继和推进.唐诗繁荣的"关键"就在于此.唐代诗人将"情"、"志"交融,并植根于"事",这是唐诗的自觉与自省.唐代多"事",故诗歌以多种姿态和神采去应对它、表现它,"诗"与"事"相互激发,联袂升华.唐诗的经验,有助于疗治当今诗坛的某种疲软和失重.  相似文献   
4.
20世纪,是中国现代小说学走向成熟的百年。它的成因是:由唐至清,中国古典小说成熟了,明清评点派小说学应运而生,这是先期准备;20世纪之初,中国小说的“俗”性已经确立,有助于小说学融入时代、靠向民众;大时代,大话题,大手笔,催生了小说学大学问;中西文化大交汇,为中国小说学走向现代化提供了机缘。  相似文献   
5.
吴梅村力主“诗与史通”,其代表性诗作如百川贯海,汇成一部明、清之交的“编年史”。“梅村体”的个性特征在于:诗人用七言歌行体叙事,数量特别大;诗中融入了有关“个人荣辱”的种种感叹,展示了“人格失衡”的情感悲剧;胸罗万象,笔在蛇龙,尽情地挥霍人、事,洒脱地调度古、今;风骨如“女将征西”,庄重而华贵。  相似文献   
6.
都市区的不断发展直接影响到其耕地面积的不断减少。文章以南京市1978~1996年共19年间耕地面积变化数据及其它社会经济数据为基础,采用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等数理方法对南京市耕地面积变化的社会驱动力进行分析;并以此为依据,提出了都市区耕地可持续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艾青提出的"诗歌散文美"主张,是相当周密的、合理的诗论.在这一理论的引领下,中国新诗的叙事精神得到有力弘扬,其抒情更具内在张力.艾青在追求"诗歌散文美"的艺术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经验,可资借鉴.  相似文献   
8.
本文探讨了《雅》诗中所记载的宗教现象及其意义 ,指出周代上层社会的宴饮活动是不可或缺的礼仪和宗教仪式之一。其祭祖诗树立了祖先的形象 ,并且大量描述了祭祖的场面和形式 ,反映了那个时代人们的精神企望和规范。《雅》诗中还有篇目不多的农事诗 ,集中体现了周人对土地的热爱 ,构成了报祭农神和天神以祈祷五谷丰收的宗教活动的前提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