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3篇
综合类   2篇
  2023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
结构主义者指出,作品是一种无意识的社会和文化现象,而不是作者自主的表达。网络小说的书写不仅从现实的角度印证了这一点,更在书写形式上打破了作者对于文本的垄断。网络小说以社会化的书写方式,迎合了后现代的审美趣味,在书写方式上进一步促进了作者身份的“去中心化”转变。作者成了写手,创作成了书写。网络小说的书写成为一种游戏,成为存在的一种本真的表达。但是,后现代书写观念下的网络书写却仍然存在困境。一方面表现在书写的差异性被抹平,另一方面表现在难以回答伦理的要求。问题的根本在于后现代书写是对现代性创作的矫枉过正。写手和作者的观念各自把握了一部分真理,关键是在二者之间重新定位作者的身份。  相似文献   
3.
罗尔斯提出的“正义两原则”是当代最为重要的分配理论。该理论把一个资源恒定增长的社会当作其理论预设,却没有意识到局部、潜在以及阶段性的社会危机是如今全世界共同面临的一个基本事实,没能看到“正义两原则”及其各种变种分配正义理论在实践中造成了极大的争议。罗尔斯式分配理论与社会危机状态的不适切并非偶然:社会危机状态伴随着资源或资源预期的减少,不存在发展社会模型下以时间维度的发展换取空间维度的平等的可能性。社会危机状态超出了“正义两原则”得以成立的基本逻辑前提,自然无法必然地类推适用“正义两原则”,强行适用则甚至可能会在现实中造成巨大不公。更大的问题在于,建构主义分配理论必然要以某种方式简化复杂社会,才可能找到建构主义的起点——关于政治正义的普遍共识,但这必然会现实地或潜在地与复杂社会冲突,而且简化本身就已然丧失了客观立场。所以,仅凭罗尔斯的思路不能建立自足的分配理论,更适切的分配理论必须要基于后果论对现实共同生活展开诠释。  相似文献   
4.
坚定对中国特色法治进程的自信乃是"三个自信"的题中应有之义。法治自信意味着对法律既不"自卑"也不"自负"。在法律运行的实践当中,要求法律兼具历史性维度和普遍性维度,把自主性和正义感两个自信的要素有机整合起来。然而,无论是历史主义对于法律演化的强调,还是建构主义对于法律原则的强调,都仅仅片面地强调了其中的某一方面。保罗·利科及其反思解释学以辩证法为核心,为法治自信两个维度的契合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论证。这也为我们理解当代中国特色法治进程当中可能出现的困境、反复以及阻力提供了一种更为积极的视角,一种更为"自信"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5.
保罗·利科没有像海德格尔和伽达默尔那样走欧洲大陆哲学的神秘化老路,也没有像德里达那样滑入玩世不恭的文字游戏泥潭中.他沿着萨特和列维那斯开辟的他者理论新途,构建了一个打通目的论和义务论的伦理诠释学体系.就承认善与正当的各自正当性来说,利科同伯林和罗蒂相近,有相对主义嫌疑;就寻求超越善与正当的路径来说,利科的伦理诠释学在方法论上与德沃金法律诠释学相近,但在学术目标上与罗尔斯正义理论相似.利科在回应罗尔斯正义理论方面独树一帜,是一个主动地从欧洲大陆哲学走向英美分析哲学的法国哲学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