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23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9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特别是在当前经济体制改革中,如何认识和利用社会主义社会的规律系统的作用,这是一个新的重要课题。本文主要从探讨论会主义社会的经济规律系统,提出一些问题来思考。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出版,给我们学习邓小平思想提供了最好的教材。因为本卷汇集的著作,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实行社会主义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丰富、完善时期的代表性著作。我们认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主要是邓小平同志创立的,同时它又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全党智慧的结晶。因此,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邓小平思想的核心和主要涵义所在。在这个意义上来说,邓小平思想就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由基本理论、…  相似文献   
3.
哲学价值范畴和主体客体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哲学价值范畴和主体客体理论高齐云作为哲学范畴的价值一般的本质、涵义,是马克思主义价值论的基石和核心。马克思主义价值论的其它原理都是在价值一般的基础上和围绕着价值一般而展开论述的。所以,科学地理解哲学价值范畴,对于理解、阐述马克思主义价值论问题具有重要...  相似文献   
4.
关于相对真理是否包含錯誤的問題,已經討論很久了。这个問題的实貭主要是如何理解真理和錯誤的关系問題,卽把真理与錯誤看做是絕对对立的;还是承认真理与錯誤象一切矛盾着的事物与范疇一样,是既对立又同一的关系。因此,不能把問题归結为是否承认客观真理。客观真理的問题是关于人的表象中能否有不依賴于人或人类的客观內容,是真理論中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界限的問题。而真理和  相似文献   
5.
在关于錯誤思想从那里来的討論中,有的同志主张“錯誤思想来源于实践”,“錯誤思想是对实践的歪曲反映”,并且认为不同意这种观点,就会得出“錯誤思想从錯誤思想中来的唯心主义謬論”,或者不能“同二元論划清界綫”。这样,討論所涉及的就不是某个具体問題如何表述,而是对馬克思主义认識論的一些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发展进程,到党的十五大报告对邓小平理论的现实出发点与理论起点进行了探讨,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与理论,就是邓小平理论体系的根本依据和首要问题,这个结论,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提出了增强社会主义机体活力、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体制的要求。这个任务的提出与实现,是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新创举。与此相适应,必须在理论上研究新情况,探讨新问题,形成关于社会主义机体活力的科学理论。我们认为,社会主义机体活力理论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债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研究、阐明这一理论,对于提高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体制的自觉性,保证实践的顺利发展,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社会主义机体活力理论具有多方面、多层次的内容,关于什么是社会主…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丰富和发展高齐云邓小平理论是围绕着“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历史和理论主题而展开的,首先必须阐明什么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和在初级阶段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及其理论,是邓小平理论...  相似文献   
9.
主体和客体是相互关联的范畴,它们在实际中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存在、演变。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新哲学及其体系时,不仅从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中考察、阐述客体和主体,同时还考察、阐述主体和客体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综观他们关于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的论述,可以概括为相互作用的表现、相互作用的方式、相互作用的规律等主要内容。第一、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表现。马克思认为主体和客体不仅相互联系而存在,更重要的是它们还通过相互作用而演变。主体和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首先是主体和客体之间进行着双向的运动。就是说,在主体和客体的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新哲学体系的起点,不是“物质”,而是“现实的人”。这是马克思新哲学面临的根本任务和研究的主要对象所规定的,也是马克思新哲学的研究方法所要求的。马克思所理解的现实的人,是自然和社会的历史发展的共同产物,必须从“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去把握其本质。作为马克思新哲学体系起点的“现实的人”,是由多个相互联系的范畴按历史和逻辑相结合的结构而组成的范畴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