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2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6篇
  202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抑制控制对幼儿心理理论与执行功能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把抑制控制分为三个不同的难度水平,采用心理理论任务的三个变式和执行功能任务的三个变式分别与之相对应,探讨了不同抑制控制的难度水平在幼儿执行功能和心理理论的发展中的作用。结果表明:(1)抑制控制难度较大的心理理论的发展在3~6岁之间不明显;抑制控制难度适中的心理理论在4岁左右迅速发展;抑制控制难度较低的心理理论的迅速发展时期在4岁左右和5岁左右。(2)抑制控制难度较大的执行功能的迅速发展时期在4岁左右;抑制控制难度适中的执行功能的迅速发展时期在4岁左右和5岁左右;抑制控制难度较低的执行功能的迅速发展的时间在3岁以前。  相似文献   
2.
个体的认知活动总是在不同的任务之间转换。有关任务转换中的执行控制的研究,一般把任务转换分为同时性程序和继时性程序两种类型。目前主要有 6 种理论解释:“从注意到行动”理论(ATA)、“前额叶执行”理论(FLE)、执行控制阶段模型(SMEC)、“策略性反应—延迟”理论(SRD)、两成分模型(TCM)以及平行分配加工理论(PDP)。这些理论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任务转换中的执行控制机制。它们之间相对独立而又紧密联系,为探讨个体的认知机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归纳推理研究中存在着一个非常重要的现象:前提数目的增加对归纳推理强度(inductivestrength)的影响,即单调性效应(monotonicity effect)和非单调性效应(nonmonotonicity effect).单调性效应和非单调性效应在有关儿童归纳推理的理论模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既可以作为这些理论模型的具体阐释,也可以作为其理论基础和源泉.但是由于对归纳推理这个概念的界定不一以及归纳推理任务的选择标准不同,这些研究结论也存在着异议.  相似文献   
4.
采用自编的实验任务,以数量和情感两个因素为变量来设计儿童的主观价值判断,并根据它们之间的交互关系,分四种实验处理水平(情感丰富/数量较少,A1N1;情感丰富/数量较多,A1N4;情感匮乏/数量较少,A0N1;情感匮乏/数量较多,A0N4)对240名3~5岁儿童进行单独测试.结果发现:学前儿童的捐赠行为受捐赠对象的数量和自身情感因素的交互影响.总体上来讲,在情感丰富条件下,随着受捐赠对象的数量增加,儿童的捐赠数额却减少;在情感匮乏条件下,则刚好相反.  相似文献   
5.
采用自编的调查问卷,从民间故事传说、民族工艺建筑、民族禁忌、民族崇拜物、民族鬼怪神灵、民族服饰、民族节日、民族饮食这八个方面考察了同伴交往对少数民族儿童民族文化认知的影响。通过对云南丽江纳西族、迪庆藏族、澜沧拉祜族,贵州铜仁苗族、三都水族,四川凉山彝族共1 202名少数民族儿童的调查研究,发现同伴交往对少数民族儿童的民族文化认知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这些影响在不同民族之间以及不同民族文化之间都有着显著的差异。文章分析了同伴交往对西南少数民族儿童的民族文化认知产生影响的特征及其差异性,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论述了这些特征和差异性的影响因素及其民族文化教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采用自编的调查问卷,从家人、教师、同伴、媒体和游客这五个方面考察了云南纳西族201名儿童对民间故事传说、民族工艺建筑、民族禁忌、民族崇拜物、民族鬼怪神灵、民族服饰、民族节日、民族饮食这些民族文化的认知途径。结果发现:云南纳西族儿童民族文化认知途径总体上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家人、教师和媒体是云南纳西族儿童的主要认知途径,而同伴、游客的影响相对较弱;对于不同的民族文化,云南纳西族儿童在认知途径上有所偏重,并表现出一些显著的年龄差异和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7.
云南纳西族儿童民族文化认知途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自编的调查问卷,从家人、教师、同伴、媒体和游客这五个方面考察了云南纳西族201名儿童对民间故事传说、民族工艺建筑、民族禁忌、民族崇拜物、民族鬼怪神灵、民族服饰、民族节日、民族饮食这些民族文化的认知途径.结果发现:云南纳西族儿童民族文化认知途径总体上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家人、教师和媒体是云南纳西族儿童的主要认知途径,而同伴、游客的影响相对较弱;对于不同的民族文化,云南纳西族儿童在认知途径上有所偏重,并表现出一些显著的年龄差异和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8.
个体心理账户中的认知机制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心理账户(mental accounting)是由芝加哥大学行为科学教授、心理学家理查德·萨勒(Richard Thaler)于1980年提出的一个影响深远的概念.心理账户理论认为,无论是个体、家庭还是集团、公司,都存在着一个或多个明确或者潜在的账户体系,这些账户体系往往会遵循一些有悖于经济学运算规律的潜在心理运算规则,这些规则无论是在记账方式上还是在行为决策上都与理性的经济学和数学运算方式存在着显著差异,从而在个体做经济决策时常常以非预期的形式影响着个体,使个体的决策违背最简单的经济法则.  相似文献   
9.
少数民族儿童对他文化认同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西南6个少数民族1202名6~14岁儿童进行他文化认同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总体上,少数民族儿童对他文化的认同程度并不高,各少数民族儿童之间对他文化认同程度的差异性较为显著。(2)少数民族儿童已具有对他文化识别的能力,随着少数民族儿童年龄的增长,对他文化的识别能力逐渐增强;少数民族儿童初步具有对世界多元文化的认同意识,但少数民族儿童对他文化的认同面临着一定程度的认同性危机。  相似文献   
10.
以深圳、长沙、南京、上海四个较为典型的城市为例,从文化友好、空间友好和服务友好这三个方面对地方儿童友好城市政策规划以及执行落实情况进行了探析。结果发现:我国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已出台了政策法规,提供制度保障;制定了战略框架,予以行动支持;取得了实践效果,但存在改进空间。基于此,未来我国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应加大理念宣传以提升尊重儿童权力的意识,建立完善的适度普惠型儿童社会保障制度,合理规划布局以拓展儿童友好城市空间,完善儿童参与友好城市建设的长效机制,建立健全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监管体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