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14篇
劳动科学   1篇
人才学   4篇
丛书文集   6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19篇
社会学   2篇
统计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4年   2篇
  1988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7 毫秒
1.
有着“塞上小江南”之称的的什川古镇因其百年古梨树而被美誉为“中国第一古梨园”,随着近几年甘肃旅游业的崛起,什川镇旅游开发也崭露头角,自2004年第一届“什川之春旅游节”开幕以来,什川镇的古梨树便引起了各界的关注和研究.为了更好的保存这一资源,当地已经采取了一些保护措施,但是仍存在诸如管理不善、汽车尾气危害古梨树等问题.通过访谈和调查,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阳淼  魏玲 《成才与就业》2014,(Z1):116-117
正人称"微信之父"的张小龙,正在交出一张用"辉煌"都不足以形容的成绩单:2011年1月微信诞生,2012年3月29日注册用户破1亿,9月17日破2亿,12月近3亿,并且覆盖一百多个国家。整个行业都感受到了张小龙的压力。一时间,他让媒体沸腾,让同事纠结,让同行恐惧。  相似文献   
3.
夏榆  魏玲 《东西南北》2013,(1):55-57
有个客座讲课的副局长,讲漏了。他说,你们毕业后就到国家最秘密的地方工作,你们就是来学无线电窃取情报的。我们炸了锅。  相似文献   
4.
蒋方舟,1989年10月27日出生于湖北襄樊。7岁开始写作,9岁写成散文集《打开天窗》。11岁写成长篇小说《正在发育》,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争议和讨论,并在台湾出版繁体版本。12岁写成长篇小说《青春前期》、《都往我这儿  相似文献   
5.
魏玲 《人才瞭望》2010,(7):58-59
如何让人事档案管理更好地服务于人力资源管理,最大限度地体现以人为本、资源最佳配置等原则,始终是我们非常关注的课题。深入了解欧美发达国家在该领域的成功经验,结合中国特色.将非常有助于我们探索出既符合中国国情,又与国际惯例接轨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6.
《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在生命科学有关专业的本科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教研室结合自身条件和《细胞生物学》实验的特殊性积极进行探索与实践,建立了以细胞培养技术为核心分类指导学生选题,开展开放式教学,培训学生助理参与教学和实验室管理,建立视频平台辅助教学,坚持不断改进的长效机制为特点的《细胞生物学》设计性实验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7.
学生们呼喊周迅时,忘记了鲁迅;学生们欢唱阿杜时,忘记了杜甫;学生们阅读韩寒时,忘记了韩愈;学生们备战高考时,忘记了国计民生。当今的文坛,太多的武侠飞檐走壁于其中,太多的玄幻漂荡于其中,太多的言情承载于其中;于是,它变得伤痕累累,缥缈虚迷、不堪重荷。当今的文坛,再也找不到忧国忧民的叹息与感慨,于是,我不禁要为国计民生的写作而呐喊。如今青少年的文章里,也有很多忧思,但大多都是为学习考试忧,为爱情友情忧,为家庭悲剧忧,就是没有为国计民生忧的。国计民生那么多让苍生忧心的事,何以就上不了学子的笔端?于是,我再次呐喊:为国计民生而…  相似文献   
8.
魏玲 《科学咨询》2008,(16):19-20
本文就初二年级时期异性交往的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作一番探讨,以期对中学生异性交往教育有所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9.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医生工作家庭冲突的性别差异及其相关因素进行探讨。结果发现,医生的工作—家庭冲突大于家庭—工作冲突,与工作时间有显著正相关;女医生在两方向上的冲突均小于男医生;婚姻状况影响男医生的家庭—工作冲突;子女情况影响女医生的工作—家庭冲突;领悟社会支持和女医生的家庭—工作冲突有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0.
1 瞿秋白(1899—1936年)不仅是中国早期共产主义运动的一名卓越的战士,而且是现代中国新文学运动的开拓者之一。作为中俄文字之交的一位光荣使者和我国最早一批从俄文原作译介俄苏文学的人,他在传播俄苏文学方面,起过无可代替的历史作用。他以优美传社的译笔,把俄苏文学的精品介绍给中国读者。他把从事这项工作,同改造中国社会的伟大事业联系了起来。他那些才华横溢的译作,他在译介饿苏文学时所提出的许多见解,在当时,曾经使许多人受到深深的启迪;在今天,对于我国新时期的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