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1篇
  200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本文较为深入地论述了《三国演义》的情节提炼对于表达主题、刻划人物的关系。文章认为,罗贯中能够根据作品的主题要求来选择情节、提炼情节,较好地解决了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相结合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与我国其它古典长篇小说相比,《三国演义》对读者有独特的魅力。除了文学吸引力之外,它所包含的智慧也是广泛流传的重要原因。明清两代笔记杂著中,关于学兵法、权谋于《三国》的记载颇多,如《小说小话》云:“海兰察目不知书,而所向无敌,动合兵法,而自言得力于译本《三国演义》。……张献忠、李自成,及近世张格尔、洪秀全等,初起众皆乌合,羌无纪律。其后攻城略地,伏险设防,渐有机智,遂成滔天巨寇;闻其皆以《三国演义》中战案为帐中唯一之秘本。则此书……有实验战术学之价值也。”即以民间,亦有“老不读《三国》”之说,对书中多谋善诈悚然有戒心焉。  相似文献   
3.
司马迁界定的游侠特征,只是理想的人格追求,然自侠登上社会舞台始,就走上依附于某种政治集团的道路,逐渐丧失了独立的人格,魏晋以降侠向豪强化转变;唐代侠亦豪亦侠,形态各异,提供了侠的诸性格;宋明时期的侠已世俗化,身处独行侠时,尚具有游侠精神,接受招安则沦为统治集团工具,开辟了侠的悲剧道路;清代侠已彻底官化,秦汉特立独行的侠风荡失.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