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6篇
综合类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诗经·周南》中的《麟之趾》一诗,因为歌颂的是“麟”,历代封建学者便认为它就是神话中的“仁兽”麒麟,从而对这首诗作出了许多牵强傅会的谬解。值得注意的是:直到今天,《诗经》研究者们仍未对这首诗的传统谬解予以澄清,并对它作出科学的解释。《麟之趾》诗中的“麟”并不是麒麟;即便说到麒麟,它原来也不是个神话般的动物;而《麟之趾》一诗非但不是宣扬神异祥瑞的诗,正相反,它是古人应用于现实生活中的一首婚礼歌曲,或议婚时的贽礼歌曲。这一结论,是我们对《麟之趾》诗逐字逐句重新考证后得出来的。该诗全文是:  相似文献   
2.
本刊编辑部于今年1月4日邀请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界部分学者、专家,以马克思主义在天津为题,举行纪念马克思逝世一百周年座谈会。现将发言摘要发表于后。  相似文献   
3.
一个新的、引人注目的文学现象 最近一个时期以来,中国文坛上出现了一个引人注目的文学现象,即是通俗文学的兴起与繁荣。我所说的通俗文学,包括了通俗小说、传奇故事、通俗传记文学、通俗纪实文学、各类民俗传说、通俗谣谚、笑话及其他一些通俗文学作品,而以通俗小说为主。它们兴起的势头十分猛烈,伴随着我国经济改革形势的发展,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就达到了历史上空前的繁荣。  相似文献   
4.
《诗经》中的《邶风·雄雉》一诗,向来不被选家注意。其实这是一首人民性颇强的诗,是一首劳动人民对统治者发出怨嗟甚至发出诅咒的诗。这首诗共四章,十六句,原文如下:  相似文献   
5.
一部中国现代文学史,呈现出非常丰富而又复杂的文学现象。对这些现象进行分析与概括,找出它的具有普遍意义的发展规律,这不仅能使我们更科学、更准确地去认识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历史,而且对于直接从中国现代文学承继、发展而成的中国当代文学来说,还有着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评西方“现代派”文学中的非理性主义倾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著名的共产主义者、女革命家蔡特金,有一次同列宁谈起了西方“现代派”文艺,事后,她记下了列宁所说的这样一段话:“为什么只因为这是‘新’的,就要把新的东西当作供人信奉的神一样来崇拜呢?那是荒谬的,绝对是荒谬的。”“我不能把表现派、未来派、立体派和其他各派的作品当作艺术天才的最高表现而加以赞赏。我不懂它们。它们不能使我感到愉快。”(《列宁印象记》,10页)  相似文献   
7.
《诗经、邶风》中的《旄丘》一诗,素称难解。《小序》说“《旄丘》,责卫伯也。狄人迫逐黎侯,黎侯寓于卫。卫不能修方伯连率之职,黎之臣子以责于卫也。”意思是说:黎侯君臣被黎人驱逐,居于卫国,滞留之日甚久,而卫国君臣不能援助他们返回黎国,因此诗人(被定为黎国之臣)登上旄丘,感忿而咏此诗。诗中所责怨的对象,就是不能援助自己回国的卫国诸臣。这一说法,并无史实根据,但在两千年来的《诗经》研究中却成了权威性的说法,直到今天还未得到澄清。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