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篇
丛书文集   7篇
综合类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国家在对于社会的关系上,至少具有五对属性范畴:阶级性和社会性;独立性和统一性;集中性和幅射性;行政占有性和等价补偿性;自觉性和自发性。在社会主义时期,国家的上述属性都发生了历史性的新变化,只有充分认识现阶段国家属性结构的新变化,对国家问题有一个总体的把握,才能在实践中自觉地实行政府的职能优化,从而正确地发挥国家的调控作用,促进新旧管理体制的顺利交替  相似文献   
2.
以弘扬民族精神引领文化建设,以推进文化建设培育民族精神,这应视为我国实施文化建设战略的一种基本理念和思路。在现阶段的文化建设中,需要把民族精神建设摆在适当优先的战略地位,同时不断丰富民族精神的内容和形式,健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机制。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四大报告指出,“我们的政治体制改革,目标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绝不是搞西方的多党制和议会制。”(《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第33页,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要做到这一点,应当对以多党制和议会制为重要标志的资产阶级民主有一个明确的认识。民主同国家密不可分,它是国家的一种形态。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告诉我们,国家是从社会中产生但又自居于社会之上并且同社会脱离的力量,具有相对的独立性。综观他们的有关论述,国家对社会的独立性又具有三种更为具体的含义。以这些不同含义上的国家的独立性为视角,对资产阶级民主进行具体的、历史的考察,有助于深刻认识资产阶级民主的实质,防止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偏离既定的正确目标。 资产阶级民主制国家依然是同广大社会成员相对立和脱离的独立领域,资产阶级民主不可能是多数人的民主  相似文献   
4.
推进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的中国化和时代化,需要全面发掘和理解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国家是什么"这个问题上的论述,重新梳理他们关于国家演变的观点,同时应注重研究中国现阶段的社会主义国家所处的历史方位,充分考虑特殊国情对现阶段国家的复杂影响.对有关现代文明国家建设的一些关键问题,如市场化进程中的政府职能、民主化进程中的群众监督、法制化进程中的文化力量等问题,应当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6.
河南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进展迅速、成效显著,同时存在不少需要解决的问题.要扎实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应当充分认识这项建设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从空间布局和发展阶段方面完善建设规划;合理使用和努力节约土地等资源,讲求实用价值和加快配套建设;通过促进产业发展最大限度吸纳社区居民就业,在农业生产中维护农民的经营主体地位;多方筹措建设资金,争取使资金投入具有可持续性;积极探索社区管理方式,稳步推进社区居民自治.  相似文献   
7.
河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最近召开了“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科学发展机制研讨会”,针对 社会科学发展机制不适应目前市场经济环境的问题,探讨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 会科学发展新机制的必要性、可能性和现实性,重点探讨了社会科学适应市场经济和科学发 展规律的要求、扶持基础理论研究的同时,在应用理论领域建立产业的可能性。以下是与会 专家学者的发言摘要。  相似文献   
8.
为了使精神文明建设这一手真正硬起来,必须重视法律所特有的硬性约束作用,通过法律造就广泛的联结面和持久的影响力,完善有关立法、执法、守法和普法工作,确立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规范化、制度化的工作方法。  相似文献   
9.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完善社会主义国家对社会经济活动的管理机制。为了在实践中达到这一目际,需要深入研究国家本身所具有的基本属性,并且准确把握国家和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本文就这个问题作一些探讨。 国家这种有组织有系统的强制机关乃是一定社会的集中的衷现形式,或者说,国家是以集中的形式表现出来的社会。 国家是怎样刘社会进行集中的呢?根据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关于“国家是文明社会的概括”(《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172页)的观点,国家对社会的集中,主要是“把每天重复着的生产、分配和交换产品的行为用一个共同规则概括起来,设法使个人服从生产和交换的一般条件”(《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538—539页)。这个共同规则具有法律的威力,要求人们普遍服从。社会通过国家的集中或概括,便形成一种有规则的宏观结构和一定的社会秩序,从而达到维护统治阶级成员的共同利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