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5篇
  2003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苏联的以“二战”为题材的作品把要表达的观念建立在对战争正义性的理解上,并从道德伦理价值角度来思考战争,爱国主义精神是其最大的主题,其反战的实质也多是对战争破坏原有的人伦秩序而激起的对战争的深恶痛绝。而美国的以“二战”为题材的作品则是在思考战争本身,鲜明的反战主题掩盖了对其他价值的判断,通过对反人道现实的揭露,激起人类对自身价值与尊严的维护。如此所表现出的两种性质的“二战”文学精神,从两个侧面反映了全方位的人类生存意识。  相似文献   
2.
文学批评概念的辩析黄宗广文学批评这一概念还存在意义含混,使用时层次不清的问题,对其进行深入地辨析,这对于文学批评学的研究和发展是非常必要的,也是非常急迫的.出现这种基本概念的含混问题,显然与文学批评学这门学科的新兴性有关.自文学产生,便有了关于文学的...  相似文献   
3.
人类在完善自己本性的过程中,与存在于自身的异已力量进行了不懈的斗争。艺术以其审美的态度,超越的精神,观照人生,透视自我,解放在本能和物化的压迫下沉溺的心灵。拯救因邪恶而扭曲了的人性,把处在灵与肉矛盾冲突困扰下的人们,带进自由理想的境界,实现人性的升华。这突出地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艺术对人自身沉溺的本能欲望的超越与冲脱。其次,艺术对人的物化心态的抗争与冲破。其三,艺术对人性中恶的贬斥与善的张扬。  相似文献   
4.
人类在完善自己本性的过程中,与存在于自身的异己力量进行了不懈的斗争。艺术以其审美的态度,超越的精神,观照人生,透视自我,解放在本能和物化的压迫下沉溺的心灵。拯救因邪恶而扭曲了的人性,把处在灵与肉矛盾冲突因扰下的人们,带进自由理想的境界,实现人性的升华。这突出地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艺术对人自身沉溺的本能欲望的超越与冲脱。其次,艺术对人的物化心态的抗争与冲破。其三,艺术对人性中恶的贬斥与善的张扬。  相似文献   
5.
<正> 贾平凹写民风习俗、写人情世态,常在他的地域文化小说中向人们诉说发生在那野山偏乡的件件异趣的婚变,描绘出风流于那儿的少女、少妇来。绝非这位土生土长的青年作家有猎奇此类韵事的癖好,也不是他想以此来趋世迎合读者的某种口味。虽然,这些作品中有使人心跳耳热的文字与细节,然而,当你掩卷品味时,千种风情便会在你胸中激荡起巨大的回应,它能让你强烈地感受到在生活大潮的冲击下,那一向沉寂的古老而偏远的地区所发生的骚动与变化,它能引起你对社会人生、对人自身深沉的思索。这便是贾平凹写婚变的创作意识的体现。但是,作者的这种婚变意识也并非一成不变地表现  相似文献   
6.
黄宗广 《学术交流》2003,(8):159-162
假借是人类自觉的创造性意识和行为,尤其是精神性创造的重要因素.人类原始初期,在假借意识支配下,人们现实地改造客体,导致了工具的使用和制作,而当人们想像地改造客体时,假借则成了人类艺术创造的发端.同时,在艺术的创造过程中,假借意识将物与心两者沟通起来,并调节物象与心灵的关系,使物象形态与作者心态达到平衡.艺术由此才能够成为连接现实世界和理想世界的天桥.于是,假借就成了人们调节与周围世界的平衡关系,达到生存自由的精神需要,也就成了人们从事艺术创造活动的内驱力和原动力.  相似文献   
7.
艺术作品应该给人以力量,社会的前进,人民的奋斗需要这种巨大的精神力量。面对艺术的这一重大职责我们不禁想到了“存在于自然与人生之中”的崇高(东尔尼雪夫斯基)。崇高是一种引导人意识到自身力量,使人精神振奋的美。它作为美学范畴,历来被美学家们探讨和评价。朗吉弩斯说“崇高是伟人心灵的回声”;康德把它看作是人们自我尊严和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