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2篇
综合类   8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不仅在理论上具有强大的解释力和先进性,而且完全能够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在创新中继续坚持.本文立足于现代市场经济的实质,说明劳动价值论与现代市场经济相衔接的基本一致性,同时也提出如何使劳动价值论的全部理论体系更符合现代市场经济以及经济全球化趋向的系列问题,为把握劳动价值论的深入研究与认识作了独特的探索.  相似文献   
2.
黄家骅 《东南学术》2012,(1):165-171
居民主体的本质要求是通过要素贡献而获得收入,居民权益的确认相应要求要素贡献与收入分配的对称落实;基于现代市场经济的运行和展开,居民、企业和政府三大市场主体必须结成平等的契约关系;当前我国经济与社会领域突出存在十大方面的问题,阻碍着政府与居民关系的理顺;必须通过第二步改革战略的展开,促进市场经济的发育成熟和市场主体的规范约束,形成居民与政府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为我国的经济与社会进步寻找更为坚实可靠的动力。  相似文献   
3.
对产生于西欧的城市化历史溯源探微,通过历史与现实的比较研究,展现城市化的基本规律,包括城市人口、城市居民、城市管理、城市精神等,并尝试从中揭示现代市场经济和现代社会构成的萌芽、产生、发展、成熟的历史进程,梳理城市化的动力机制和演变脉络,从中获取有益的历史经验和教训,作为当前我国正在大力推进城市化运动的理论与政策的借鉴.  相似文献   
4.
转型时期中国城市群不仅具有世界城市群所共同表现的空间选择和空间偏好,而且还呈现中国政治和文化传统所特有的空间格局和空间特征;虽然,中国城市群在空间架构上有着初簇群化、沿海化和跨省界的明显倾向,但由于空间碎片化、空间拥挤化、空间板结化的问题根深蒂固,加大了空间协调与空间优化的难度;当前中国城市群面临着第三波增长"极化"出现的机遇和挑战,应当推进城市群的空间布局簇群化、空间功能一体化、空间特色分异化的架构建设,从而促进城市群的空间架构整体提升和优化。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福建省民生现状的深入分析,肯定了民生进步的成效,指出了民生问题存在的深层次原因,进而强调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过程中要以民生为重,逐步建立惠及全民的公共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6.
福建城市化必须坚持空间集中战略 ,按照比较优势原则发挥地区优势并形成各地区有特色的产业群 ,通过产业集聚和产业扩张 ,形成梯度差异的大中小城市簇群 ,具体战略对策是“减村”、“并乡”、“强镇”、“扩市”、“撤地级市”、“做大中心城市”。从而培植各地区基于城市簇群与产业簇群基础上的区域经济竞争力 ,以达到资源配置的空间优化效应  相似文献   
7.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两年多之后,其经济构成与经济运行的全球化趋向加强,国际化大生产、大市场、大消费与大投资的格局已初见端倪。在这个背景下,中国的经济发展路径需要重新调整,包括产业发展、区域经济发展、城市化和战略等等,都必须把它们放在国际化经济的定位上,对资源配置架构和改革开放战略作重新整合。与此相应,笔者还提出了中国经济学的“出世”问题,强调加强发展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失业经济学的研究,以应对中国经济实际转型的需要,并推动中国经济学与世界同行。  相似文献   
8.
经济学(Economics)是一门研究稀缺资源如何有效配置以实现利益最优化的学问。在人类思想的漫漫长河中,经济学的诸子百家各领风骚,如同涓涓细流,挟浪裹沙,形成了无数经典与流行相碰撞的拍岸惊涛,对整个社会科学的与时俱进发挥了极大推动作用,对民众福祉获取和政府管理行为产生了极大影响。因此,人们把经济学称之为经世治国之学、济民理财之学,虽历经沧桑而魅力不褪,稳稳当当地成为社会科学的王冠。  相似文献   
9.
扩大内需应立足于民生改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中央出台的扩大内需政策,联系金融危机中国内外市场经济运行实际,我们认为扩大内需必须立足于民生,增加居民就业、工薪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增强居民的消费信心并着重提升农村居民和低收入阶层的消费率,正确运用金融手段促进信用消费;同时还要通过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改善而志及民生,扩大公共消费比重,增加社会福利,使中央的内需刺激激励政策落实为惠民富民政策.  相似文献   
10.
从市场化的资源优化配置角度入手,剖析邵武市场化的发育程度、存在缺陷及其完善的目标与方向。并在此基础上,探讨邵武市作为闽北物流中心与区域中心城市的可能性,从而把邵武市置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平台上,加快其市场化、产业化、工业化和移民化的发展步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