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10篇
综合类   6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邓小平理论与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理论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统一 ,科学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 ,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 ;邓小平理论坚持共性和个性的统一 ,正确解决了“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开创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 ;邓小平理论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成功探索了“如何巩固社会主义” ,坚定了中国人民的社会主义的理论信念。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思想史上 ,老子是第一个提出“虚”和“实”概念的人 ,尤其突出“虚”的作用。虚非虚假、虚无之意 ,而是指谦虚、博大、容物之德 ,意指心灵渊博广大的涵容性。从伦理角度来看 ,“虚”具有十分重要的道德内涵 ,与人的道德涵养紧密相联 ;作为传统道德中的基础性范畴 ,它又是人的德性与人格的基本要求或前提。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 ,人们物质观念的强化 ,物欲充斥着人们的整个心灵 ,人们精神家园的失落以及道德方面的某些倒退 ,致使人的心灵没有空间再来包容这个世界。因此我们有必要来认清中国传统“虚”德的本质和内涵 ,发挥其在道德…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江苏省的调研数据,考察农民工参加职业培训意愿的代际间差异。结果发现:与第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参加职业培训的意愿更加强烈,在培训中也更加偏好技术含量高、脑力劳动特征明显的技能;并且对培训成本的支付意愿也高于第一代农民工;此外,两代农民工在培训模式的选择方面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文章最后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禅宗与中国道家思想密不可分,牛头禅作为禅学一支,其不仅继承了佛教空宗,也承继了中国道家老庄思想。本文从心性论、思维方式、境界观三个方面比较了牛头宗与老庄思想存在的理论联系和逻辑差异.阐述了牛头宗对老庄思想的吸收、融通与改造,使牛头宗在禅学的理论框架中与老庄的思想达到新的更高层次上的理论建构与思维模式的统一。  相似文献   
5.
世人多从庄子美学 ,来研究其与禅宗美学的关系 ,忽视了老子的美学思想。其实老子美学中的许多思想也值得我们去挖掘。本文旨在将老子之“道”与禅宗之“禅”两种抽象的审美指向加以比较 ,谈谈老子与禅宗两种自然主义审美风格的特点和异同。自然 ,是中国美学的支点 ,也是美的感性所在。窥豹一斑 ,探究古代自然美之特质 ,也能显现出道家和佛家两种审美的意境以及对自然之美的探索历程。  相似文献   
6.
水:先秦儒家理想人格的道德象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先秦儒家的理想人格是中国传统道德理想人格的思想渊源。他们推崇圣贤道德 ,追求君子理想、博施济众、安邦定国、修己安人、惠而不费 ,奠定了中国传统道德理想人格的基准。圣贤君子是先秦儒家理想人格的核心 ,也是其追求的最高理想。作为道德完美的典范 ,先秦儒家理想人格的最高层次是圣人。圣人是道德的理想者 ,不仅具有崇高的德行 ,而且把自己的德行践行到社会生活中去。对一般人而言 ,圣人的标准是很难达到的。这种理想人格的基本内容可以体现为以下五个方面 ,即仁爱精神、重义精神、厚德精神、自强精神以及献身精神。本文重点以水性喻征…  相似文献   
7.
水:老子“道”论的本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道是中国哲学最基本最深刻的理论范畴 ,具有重要的本体论意义。而水作为万物本原的思想也由来已久 ,贯穿中国哲学思想的始终 ,成为中国哲学思维发展的脉络和根基 ,其所具有的本根含义也是显而易见的。以水喻道 ,通过对“水”本根思想的提升来论述老子道论的本体内涵 ,以“水”之本原论及“道”之本体、“水”之本性论及“道”之本质、“水”之属性论及“道”之属性、“水”之万象论及“道”之迹行 ,突出体现道乃是万物本根的思想 ,以及道之自然无为的本质以及谦下不争、柔弱任物的属性和周行不殆、循环往复的规律。  相似文献   
8.
<老子>哲学与基督教哲学代表了中西方哲学最显著的成就,也是中西方思维方式最为突出的体现者.从本体论的角度来考察<老子>之"道"与基督教之"上帝"在思维方式与境界论上的异同,并重点从<老子>"道"的内涵"道"、"无"、"有"之关联与基督教"上帝"的"圣父"、"圣灵"、"圣子"三位一体"之关联的层面,探讨两者在价值、本体和终极意义上所存在的联系与区别,以期说明两者思维方式的不同.  相似文献   
9.
水:老子生命哲学的自然底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旨在将水的生命与人的自然生命相结合,论述人的生命中所具有的水的自然特质,这也是老子生命哲学的自然之义,以其表明老子对生命理想的哲学追求。笔者从水的三性:谷、清、柔,论述自然生命的三维:广度、深度、韧度,以体现老子生命哲学的自然底蕴和理想目标,展示出老子“大道”的生命内涵。同时对现代人关注生命价值,建构生命理想层次,也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老子的道德哲学具有内敛性的一面,而“虚”德正是这种特性的集中体现。本文从形上本体之“道”与精神生命的角度契入,论述老子对道德之“虚”的界定、展现和修证。“虚”是对“道”状态的本体描述,是人的道德生活的应然状态,也是生命理想境界的超越追求。老子通过“盅”、“谷”、“海”等形象化象征来展现道德之“虚”的本质内涵;并通过“虚其心,实其腹”、“致虚极,守静笃”、“上德若谷”等修养功夫来涵养道德精神、通达大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