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1篇
劳动科学   26篇
丛书文集   2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2021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工伤保险中的停工留薪期问题由于《工伤保险条例》没有明确规定,实践中各地的处理多有不同。本期以案论法通过对于一起仲裁与法院处理结果不同的案件进行分析讨论,分析停工留薪期制度在期限确定依据、确定程序、待遇支付标准等方面不同的观点,以求对于修订中的《工伤保险条例》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
用人单位因劳动者违纪而解除劳动合同,现在不仅是引发劳动争议的最主要因素,而且已经成为劳动争议的主要标的。《劳动合同法》与《劳动法》就规章制度与劳动纪律适用的有关规定是否有差别,如何理解?一般违纪与严重违纪如何判断?本期以案论法将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3.
4.
怎样的工作岗位调整是合法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用人单位还有权利调整劳动者的工作岗位吗?怎样的工作岗位调整才是合法的呢?劳动者拒绝调整工作岗位,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吗?用人单位续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时,提出变更原劳动条件要求,劳动者不接受而未能续订的话,用人单位需要承担责任吗?本期案例即对上述问题予以讨论。  相似文献   
5.
劳动者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没有办理退休手续,此后与用人单位之间形成的依然是劳动关系吗?由此引发的争议适用劳动法调整吗?本期案例即对上述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对于一起因签订有专项培训协议的劳动者突然离职引发的培训费争议,上一期我们集中讨论该案的劳动用工是直接用工还是劳务派遣用工。本期在分析说明劳务派遣用工单位与劳动者因专项培训费所发生的争议属于劳动争议的范围并应比照有关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之间就培训费的规定进行处理的基础上,讨论诸如在前一个服务期未满的情况下签订的新的培训协议与原协议之间是并存还是替代关系、前述情况下用人单位如何有效保护自己的合法权利等与培训及服务期协议有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现行法律框架下允许双(多)重劳动关系并存吗?并存的劳动关系中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之间的权利义务内容是否会有不同呢?其中一个劳动关系发生争议后应如何认定处理呢?本期以案论法即通过对两个双重劳动关系争议案件的讨论探寻上述问题的解答。  相似文献   
8.
案情简介申诉人张某于2003年6月与被申请人福建省某学院签订了聘用合同,合同期限自2003年6月至2007年5月。2006年7月,在合同期限届满前,双方又续签合同,将合同期限延至2009年5月31日。同时约定:聘用合同期满并办理了终止手续的、甲方被撤销、乙方退休、死亡,聘用合同  相似文献   
9.
农民的劳动法律保护研究评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昆 《中国劳动》2004,(6):19-23
一、农民的就业权《劳动法》第3条规定了劳动者有平等就业的权利。对农民而言,就业权应当意味着农民有权选择农业就业或非农业就业,在选择非农业就业时有权得到公平的就业机会和平等的就业待遇。(一)农民需要通过流动进入非农产业就业的原因在旧体制下,农民选择农业就业,在很大程度上是我国现行的户籍制度决定的,而不是其自主选择。由于农村人口和劳动力的增长速度过高,有限的土地无法吸纳全部农民在农业就业。于是,大量的农民通过非农业就业解决其就业问题,并表现出很强的流动性。这主要是由以下原因决定的:(1)社会就业环境。改革前的几十…  相似文献   
10.
劳动基准是劳动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劳动关系调整体系中最重要也是最基础的环节。尤其是在体制改革和社会转型中的我国现阶段,由于劳资双方经济实力不对等、实际地位不均衡,集体谈判和个人协商还难以充分发挥其应有职能,体现国家强制力的劳动基准更加具有现实意义。但是,到目前为止,我国的劳动基准基本上呈现为分散规定的模式。法律文件多头,法律位阶较低,出台时间久远,劳动基准规定的缺失和不明确、劳动基准的地区差异、劳动基准间的相互冲突现象时有可见。2011年底,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课题组完成了《劳动基准立法面临的任务和对策》项目。课题研究报告通过对劳动基准的理论分析和中外比较研究,对我国劳动基准立法的现状进行了评析,对完善我国劳动基准立法提出了对策建议。现将报告的主要内容摘编发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