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吸收借鉴西方哲学的理念,并且在继承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超越了传统的"单子式主体"思想政治教育所存在的局限性,能够让受教育者回归自我,进而实现教育双方的良好沟通,创造出生动活泼的教育局面,从而获得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要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视角的转变,不仅需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还需要积极构建交往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并且大力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活化,才能够步入到主体间性的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当代中国的江西》这部历史巨著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仅就江西卷所反映的江西省1949年至1985年间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情况、经验,谈点个人的认识。 一、必须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方针上确立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江西卷注重体现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江西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同时,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精  相似文献   
3.
中国梦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梦想,而是国家和民族的整体性的思想意识。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是中国梦的目标指向和价值追求。中国道路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中国精神是实现中国梦的精神支柱,中国力量是实现中国梦的力量之源。中国道路、中国力量、中国精神、党的领导都彰显了中国特色,展示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魅力,中国梦让中国更美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