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9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篇
  2018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科学和艺术的内在统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认识对象的选择、认识过程和认识结果三方面对自然科学和典型的人文学科——艺术进行比较,得出自然科学与艺术,进而与人文学科具有内在统一性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科学人文主义的必要和可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科学与人文主义关系的历史和现状考察结果表明,自近现代科学产生以来,科学理性、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等科学因素向人文主义的渗透与融入从未间断,今后仍将如此。在实证主义盛行时期,这种渗透有过之而无不及,成为两种文化分裂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从人文主义角度看,建立科学人文主义便成为必要和可能  相似文献   
3.
马斯洛(A.H.Maslow,1908~1970)是当代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和理论家,也是公认的当代最伟大的心理学家之一。自60年代以来,他的科学观和心理学理论在全世界引起了巨大而广泛的影响。他自始至终贯彻人本心理学派的主张,即建立一种新信念,与日益严重的社会、文化危机作斗争,与20世纪非人性、泯灭个性的感情倾向作斗争。从本质上说,马斯洛是要对近代西方人文科学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和当代机体论、整体论加以整合。他极力反对在心理学研究中所沿用的19世纪唯科学主义的传统方法,尤其是机械论方法,认为这种方法对当前出现的种种…  相似文献   
4.
在当代大学生情智分离与冲突的背景之下,加强大学生情智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是素质教育和人才竞争的核心内容。而克服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分离,运用融合情智的理念与方法实现个体情智共生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要求。因此,开展情智融合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必要性。  相似文献   
5.
费耶阿本德与机变思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保尔·费耶阿本德(PanFeyerabend)是科学哲学界的一大怪杰,他思维方式独特,观点新奇,思想上有突出建树。这些都集中反映在他.的代表作《反对方法》及其姐妹篇《自由社会中的科学》等著作中。前书.于1975年出版后即在科学哲学领域掀起了轩然大波,从根本上动摇了逻辑经验主义的基础,但因其论证方式奇特而常常遭到人们的误解和攻击;在后书中他对此进行了解释和反驳,并进一步发展了自己的论点,尤其是将其关于科学哲学的论点推广到整个社会。事实上,他的思.想远远超越了科学哲学领域,对于当代西方的反科学和人文主义思潮:影响颇…  相似文献   
6.
关注并努力消除科学与人文分裂对立的现象,是费耶阿本德科学观产生的背景.然而,在批判这一现象产生的重大根源之一——科学沙文主义时,费氏并未走上融合科学与人文的道路,而是从根本上消解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7.
黄杰  黄瑞雄 《创新》2018,(4):84-91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需要融合信息技术思维.如何在信息技术思维的指导下,把握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活力与限度,是一个现实问题.信息技术思维下增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活力,可以通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理念活起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活起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话语活起来等途径来实现.同时,信息技术思维下把握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限度,可以通过拉紧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弦、营造清朗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络空间、增强教书育人的效果等途径来实现.  相似文献   
8.
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新趋势:科学与人文的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与人文在内容、方法、精神方面相互影响和制约,形成了全新的实践和教育理念,成为新阶段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取向、本质属性、功能发挥、开展方法的新视野和语境,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应该以科学和人文作为实体内容,以科学精神的求"真"和人文精神的求"善"作为价值取向,以实现科学与人文融合的人的全面发展的超越功能为目标,以创新科学方法和人文方法为手段,全面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发展伦理所确定的为了一切人的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发展终极目标,以及实现这一目标的自主自觉性发展诉求,必然要回归到对人的问题的关注,即在发展异化造成发展困境和发展危机的时代背景下,发展伦理所关注的是人的生存问题。而这一问题的最终解决又依赖于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依赖于实践主体的人格。因此,只有培育出具有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融合的现代化人格的人,才能最终完成发展伦理的使命。  相似文献   
10.
西方后现代思潮以强劲的势头涌入早已洞开的国门后,便在我国泛滥开来,作为这种思潮一个重要方面的后现代科学,也得到了热烈的回应。有关论题日益多见于各种报刊著作。典型的事例,如美国的大卫·格里芬《后现代科学——科学魅力的再现》一书中译本出版后,《读书》、《自然辩证法研究》等著名报刊便作了一番推介,接着便有该书特有的概念如“返魅”和认识方法论的应用,相关的文章也迅速出现。后现代思潮在我国不仅体现于科技领域,而且已渗透、泛滥于广阔的文化领域,文学、艺术甚至日常生活的各个层面随处可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