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3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在陀思妥耶夫斯基塑造的众多女性形象中有“天使”,也有“妖女”,不同的是,他笔下的“天使”拿起了手中的武器,而妖女却从另一个层面显示其“独特的魅力”。因此,在塑造女性形象时,他继承了“天使”与“妖女”的二重模式,又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这一模式。  相似文献   
2.
基于文学经典名著在中学生语言学习、人文教育、创造能力培养方面的重要意义,剖析了当前中学语文教学中盛行的功利性、休闲式等"伪"阅读现象及其根源,对矫正"伪"阅读、有效落实文学经典名著教学目标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3.
文章通过对小说《生态乌托邦》中人口问题、经济问题、生态整体观和自我认同与实现等问题的深层生态学解读,论述了《生态乌托邦》对美国的工业社会消费主义文化观念的批判以及对西方人类中心主义的反思。该小说不仅是对深层生态学理论的最好注解,也对清除现代性危机,构建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文明有着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19世纪正值英国工业革命时期,这一时期英国诗歌中的城市书写有着鲜明的工业革命的烙印,很多诗歌不但展现出工业革命带给城市人的生存困境,也揭示了英国城市化过程中给人们带来的精神幻灭.贫富的差距和精神的贫乏最终让人们开始思念曾经的田园牧歌,于是,“逃离城市”成为了19世纪诗歌中的另一个主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