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6篇
综合类   2篇
  2023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1.
黄航 《学术论坛》2012,35(10):51-54
认知对于思想认识的发生发展具有根源性作用。认知矛盾是认知发展的根本动力,它是客观的,必然存在的,普遍的,能被认知主体现实感受到的。认知矛盾可以分为外部认知矛盾与内部认知矛盾。思想政治教育因内部认知矛盾的存在而存在。思想政治教育最重要的作用就在于它能帮助人们解决内部认知矛盾,把人们从某些传统思想和陈旧观念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形成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新的思想认识和价值观念,从而有效推动外部认知矛盾的解决,为人类创造更好的生存条件。  相似文献   
2.
新媒体时代网络文化的快速发展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提出严峻挑战。在网络文化影响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群体的互动更加频繁,内容更加开放、传播方式更加多样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提升是筑牢高校主流意识形态、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和维护高校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途径。网络文化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要坚持做到“敢于亮剑”、力争实现“虚实结合”、真正形成“从独白走向对话”,切实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3.
通过当前发生在学术界的一些现象 ,从三个方面阐述了存在着的一些不正常的研究心态。明确地提出学术研究必须保持一种平静而自由的科研心态 ;必须坚持严谨求实的科研作风 ,不可以跟风 ,更不可追名逐利和浮躁 ;必须正确对待科研和急功近利。  相似文献   
4.
文化是通过人们对现实生活世界的认知在长期的历史性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构建国家文化软实力同样需要从认知着手,更加仔细地考察现实生活世界的变化,以及人们对变化着的现实生活世界的认知的变化及这两种变化的相互关系.这种考察能对国家文化软实力构建的源泉、内容和核心产生出一些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从大众现实生产生活中产生的认知流入是马克思主义最深厚的根源,也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最深厚的根源.如果没有新的认知因素的流入,人们的生活就会维持现状,不会发生改变,而向人们提供新的认知因素,则构成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现实依据.新认知因素提供的现实载体是一级带一级和上下结合,这构成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要路径.大众不吸取新的认知因素,就不能增强自己的精神力量;马克思主义不向大众提供新的认知因素,就不能增强自己的物质力量.新的认知因素是大众马克思主义化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关键、中介和桥梁.  相似文献   
6.
通过当前发生在学术界的一些现象,从三个方面阐述了存在着的一些不正常的研究心态。明 确地提出学术研究必须保持一种平静而自由的科研心 态;必须坚持严谨求实的科研作风,不可以跟风,更不可追名逐利和浮躁;必须正确对待科 研和急功近利。  相似文献   
7.
雷锋精神凝聚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的时代精神.在新世纪新阶段,"学雷锋"并没有过时,雷锋精神就是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本质要求.我们要以雷锋精神为指导,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以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8.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信息失真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失真是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重要问题.从认识论角度看,信息失真是一个普遍问题,而且有正向失真和负向失真.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引起信息失真的有三个影响因素:教育信息发出者、发出的教育信息、教育信息接受者.要减少信息失真,提高教育实效性,必须树立两种观念,一是对受教育者要"差别对待",二是教育者要准确传达教育内容;必须运用更有效的教育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呈现出一种“无差异教育”的趋向,忽视了不同群体的不同需要,特别是忽视性别差异进行无性化教育,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脱离生活、脱离实际,缺乏针对性。思想政治教育要增强社会性别意识,引导教育对象正确定位自身性别角色,规划自我,从而实现个体的和谐全面发展,切实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